力排众议!决赛冷门换将,邱贻可这步棋大家看懂了吗? 那场决赛,大家都在想怎么会是蒯曼上去,陈幸同当时可是冠军保障。 好多人都觉得气得不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邱指导他呀,看的远着呢,就是想让年轻人上场磨炼,给她们机会去拼。 当时直播间里满屏都是“看不懂”“别毁了比赛”,连解说都忍不住替陈幸同惋惜。毕竟陈幸同那半年状态正猛,外战胜率高达92%,拿冠军跟吃饭一样稳,换谁都会觉得邱贻可是在冒险。 可邱贻可眼里的“稳”,从来不是只盯着一场比赛的输赢。他赛后采访说过,“现在让年轻人躲在老将身后赢,将来没人能扛大旗”。这话戳中了国乒最实在的痛点——光靠老将撑场面,早晚要面临断层危机。 蒯曼当时才20岁,技术够硬但大赛经验少得可怜。之前打洲际比赛,遇到关键分还会手抖。邱贻可偏要把她扔到决赛这个“火坑”里,就是要让她在最紧张的氛围里练胆,练怎么扛住压力。 结果呢?蒯曼虽然开场有点慌,连丢两局,但后面慢慢找回节奏,最后3-2险胜。赢了之后她抱着邱贻可哭,说“要是您没让我上,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行”。这一场胜利,比十个训练赛都管用。 再看陈幸同,她非但没闹情绪,还在台下给蒯曼加油。后来她自己说,“邱指导跟我聊过,说让蒯曼上不是否定我,是让团队多一个能打的人”。国乒的传承,从来不是互相挤兑,是老带新、新接棒。 有人拿之前的教练对比,说有些教练就爱用“冠军保障”,虽然能赢眼前的比赛,却把年轻人的成长机会给耽误了。邱贻可不一样,他敢放着稳赢的牌不用,去赌年轻人的未来,这份魄力不是谁都有。 国乒能几十年垄断世界冠军,靠的从来不是某几个“天才”。从邓亚萍到张怡宁,再到现在的孙颖莎、王曼昱,每一代都有新人接棒,这背后就是教练团队敢“放手”的眼光。邱贻可这步棋,走的就是这个传承的路子。 现在再回头看那场决赛,蒯曼之后的进步肉眼可见。去年世锦赛她连克两名世界前十,成了国乒女队的“黑马”。要是当时邱贻可没顶住压力换将,可能现在还没人知道蒯曼能这么能打。 别总说“换将是冒险”,真正的冒险是看着人才断层还守着老办法。邱贻可的“远”,远在不贪一时的荣誉,远在为中国乒乓的未来铺路。这步棋,现在看懂的人,应该越来越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力排众议!决赛冷门换将,邱贻可这步棋大家看懂了吗? 那场决赛,大家都在想怎么会
开心唠唠嗑
2025-10-16 19:33:01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