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陆。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情报人员谢汉光。他的身上,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这份名单让沉寂了38年的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1947年的台湾,刚从殖民统治中挣脱不久,空气中还弥漫着动荡的气息。 谢汉光此时已在台湾林业试验所站稳脚跟,凭借莲花池分所所长的身份,他悄悄为地下工作铺路。 此前他帮着陈仲豪、徐懋德等知识分子进入基隆中学校园,这些人带着进步书籍走进课堂,还悄悄办起了传播思想的刊物,谢汉光则在幕后忙着协调资源、传递消息,把看似普通的职场关系,变成了掩护同志的屏障。 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太久,局势突然收紧,搜捕的风声越来越近。 1950年初春,一个陌生人匆匆闯进林业所,塞给谢汉光一张纸条,上面只有“速离”两个字。 他立刻意识到危险,转身就往城外跑,可刚到畜牧场就听说老同学已经被捕。 没多久,台中街头贴满了抓捕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从那天起,谢汉光成了“野人”,在深山里躲躲藏藏,从台中南屯村一路逃到台东的原始林区。 走投无路时,他遇到了杨溪伯老汉,只能谎称自己是逃兵,暂时借住下来,可没过多久又被老汉的家人赶进了更深的山林。 最后在一个偏僻的荒村,谢汉光掏出身上仅有的两枚婚戒。 那是他新婚九天离开妻子时带在身上的念想。村长盯着戒指犹豫了片刻,最终指着户籍册上一个失踪十年的名字说:“以后你就叫叶依奎。” 从此,广东来的大学生成了台湾山区的农民,每天扛着锄头下地,跟着村民学种山芋、砍柴,白天和大家一起劳作,晚上就住在漏风的土坯房里,枕头下总压着一件旧棉衣,里面缝着他不敢告诉任何人的秘密。 有村民给他说媳妇,他总是摇头,只说“老家还有人等”,其实每个夜晚,他都会爬上村口的山岗,朝着大陆的方向望到半夜。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十八年。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的消息传到村里,七十岁的“叶依奎”攥着那张用了三十多年的假身份证,手止不住地抖。 他花了几个月整理行装,把藏在棉衣里的东西又检查了一遍,才跟着探亲的队伍坐上了前往大陆的船。 1988年秋天,广东丰顺县埔寨镇的小路上,多了个一瘸一拐的白发老人,他逢人就打听谢家的下落,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手里攥着的身份证边角都磨破了。 镇政府的人看他可怜,按政策每个月给他发二十块钱补助,没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老人,心里装着一段四十多年的往事。 直到有一天,他找到镇政府,轻声说出“我是谢汉光”五个字。 工作人员起初以为他是随口胡说,可当他拿出藏在棉衣里的材料,又说出几个当年地下工作的细节时,大家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后来,有人帮他联系上了汕头大学的陈仲豪,两位白发老人见面时,紧紧抱在一起,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仲豪帮他整理材料,找老战友作证,一层层往上反映情况。 那段时间,谢汉光每天都在等消息,有时坐在家门口望着远方,手里摩挲着妻子的照片。 他回到广东后没多久就找到了妻子曾秀萍,才知道当年自己离开后,妻子不仅独自把孩子养大,如今已经儿孙满堂。 1994年,七十三岁的谢汉光终于收到了恢复党籍的通知,还有离休干部的待遇证明。 从“叶依奎”变回谢汉光,他用了四十多年。 此后的日子里,他时常拿出那张泛黄的名单,上面的名字他记了一辈子,如今终于能给这些同志的家人一个交代。 1996年,谢汉光在家中去世,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案头还摊着一张旧报纸,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那是他当年在台湾时悄悄藏起来的。 谢汉光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守住了自己的身份,也守住了对组织的承诺。 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他没让伪装磨灭初心,哪怕不知道归队的日子在哪天,也始终攥着那份希望,这样的坚守,让“潜伏四十多年,回大陆找到组织”不再只是一句话,而是一段沉甸甸的人生。 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执着——无论走多远、藏多久,归队的路,他从来没忘过。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梅州网2021年03月27日关于《潜伏台湾42年,回大陆找到组织》的报道
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
一叶知大事
2025-10-17 11:49: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