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7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白宫在汽车厂商的密集游说后,正准备放宽其关税政策,美国商务部计划将一项允许汽车制造商减少进口零部件关税的安排延长五年,此举被视为汽车行业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说什么“放宽政策”,倒不如说是车企把白宫说动了。早先六大行业协会一起写联名信提诉求,福特、通用的高管更是一趟趟上门沟通,这游说的劲儿谁扛得住?政策直接就转了向。 原政策本是“逐步退场”的——第一年抵免3.75%,第二年降到2.5%,之后彻底取消。现在一延五年,等于给车企吃了颗定心丸,成本压力一下卸了大半。 可这政策的真实目的藏不住。美国本土组装车近六成零件靠进口,5月加征25%关税时,CNN就算过,每辆车成本得涨4000美元,车企能不急着争取调整? 更讽刺的是“保护本土制造”的口号。Stellantis早因关税停了加拿大工厂,裁了近千人。嘴上喊着护产业,实际全靠进口零件续命,自相矛盾得明明白白。 这豁免还带着明显偏向。北美零件靠《美墨加协定》免税,中国零件却被排除在外,关税叠加影响依旧不小。特斯拉上海工厂95%本土供应链,想供货都难。 花旗早看透了这套路——理论关税18%,实际才9%-10%,全靠豁免填窟窿。所谓“贸易保护”,不过是给大企业开绿灯的表面功夫。 普通消费者别想沾光。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车价还要涨8%-10%,车企省的成本,压根不会让渡给买车的人。 这场“胜利”太畸形:大车企靠游说赚得盆满钵满,本土小供应商遭挤压,消费者买单。所谓的关税政策,早成了利益交换的工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记者怒斥泽连斯基今天凌晨,特朗普在白宫与泽连斯基会晤时,来自FOX的记者
【107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