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援助乌克兰:数百MartletLMM导弹火速抵达,加固冬季防空屏障 来源:沍寒问梅录 战局的齿轮仿佛又一次卡在了泥泞里,双方都在拼消耗,拼意志。尤其是在大洋彼岸的华盛顿,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未来的援助政策也蒙上了一层迷雾,这种胶着感更添了几分寒意。 就在这时,英吉利海峡对岸却突然递来了一份“暖宝宝”。10月10号,英国国防部撂下一句话:原定还得等上五个月的几百枚“马特莱”导弹,现在,已经全部打包好,送到乌克兰兄弟手里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快递加急,这批“及时雨”直接给乌克兰应对廉价无人机和低空突袭的头疼问题,塞了一颗速效救心丸。英国防务官员的话说得很实在,这次提速,背后是两国军方高层掰着指头算日子的紧迫感,以及堪称典范的后勤执行力。 袖珍“刺客”的独门绝技 别被“马特莱”(Martlet)这个有点文艺的名字给骗了,这玩意儿是军工巨头泰雷兹在贝尔法斯特捣鼓出来的狠角色,全名叫“轻型多用途导弹”(LMM),天生就是为了在复杂的现代战场上“点名”用的。 这枚导弹全重不过13公斤,也就一个大号哑铃的分量,长度1.3米,单兵就能轻松扛着跑。但你可别小瞧它,射程足足超过6公里。它的杀手锏是半主动激光制导,一旦被照射锁定,就像黏上了502胶水,不把你撕下来誓不罢休。 指哪打哪,堪比外科手术,最适合在断壁残垣的城市里干些“精细活儿”,基本不用担心误伤隔壁的无辜群众。再加上1.5马赫的高速和极低的红外特征,让它在飞行时像个幽灵,对手很难提前预警。 皮卡上的“游击”防空 这家伙的多功能性简直是为乌克兰战场量身定做的。从俄罗斯出镜率极高的“海鹰-10”侦察无人机,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柳叶刀”巡飞弹,再到擦着树梢飞的卡-52和米-24武装直升机,都尝过它的厉害。 乌克兰人更是把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脑洞大开,把马特莱发射器和光电跟踪系统,一股脑地焊在了皮卡和轻型装甲车的车顶上,组建了一支支神出鬼没的机动防空小队。 这种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在俄军空中活动频繁的东部和南部战线上简直是如鱼得水。哪儿有无人机嗡嗡叫,哪儿有直升机搞突袭,这些皮卡小队就风驰电掣地赶过去,打完收工,不给对方任何反应时间。 不止是见招拆招 马特莱的战斗部也很有讲究,用的是一种优化过的爆炸破片弹头,天生就是为了对付那些皮薄馅大的轻装甲目标。它的引信还能在撞击和近炸两种模式间切换,这让它在收拾那些小型、高速无人机时,成功率大大提高。 比起那些动辄几百万美元一枚,还得配上大块头雷达和发射车的重型防空系统,马特莱简直是性价比之王。它让乌克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前线阵地。 在乌克兰层层叠叠的防空网里,马特莱的角色非常清晰。它就在NASAMS和IRIS-T这些中远程大家伙的保护伞下,专门负责清理那些侥幸突破防线的“漏网之鱼”,尤其是在应对无人机蜂群攻击时,作用无可替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次提前交付的背后,是一份价值16亿英镑的长期合作协议。英国人这次不只是送武器,更重要的是要帮乌克兰把这套系统彻底“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未来的合作清单上,写满了干货:帮助马特莱导弹与乌克兰自产的车辆和瞄准系统兼容,优化整个战场的火控数据链,甚至还要在乌克兰建立本土化的维护中心,保证在高强度作战下,导弹系统也能随时拉得出去,打得响。 这些举动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了:乌克兰的国防工业正在加速与西方标准接轨,从一个单纯的受援者,向一个能够吸收、维护甚至共同开发先进武器的合作伙伴转变。 笔者以为 凛冬将至,按照过去两年的经验,俄罗斯几乎肯定会再次把无人机和导弹对准乌克兰的发电厂和供暖设施。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几百枚马特莱导弹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为乌克兰的防空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批武器不仅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拯救无数平民的生命,更是对乌克兰维持战争韧性的一种战略支持。这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军火交易,这是一场与时间、与寒冬的赛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昨天才看见特普朗说要把“战斧”导弹给乌克兰用,乌克兰还眼巴巴的盼着呢,今天就看见
【13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