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老人有一个13克的黄金吊坠,有一天发现不见了,询问才得知是被10岁的外孙卖了,而且只卖了4200元,老人气得不行,她称她不缺钱丢了都不心疼,但店家不能骗孩子。 老人多年前买了一个黄金吊坠,足足有13克,她很喜欢这个吊坠,因此特别的爱惜,平时都不舍得戴,把它保存得好好的。 有一天,她要参加一个聚会,就想着戴上自己心爱的吊坠,可找来找去都找不到。 她记得前段时间戴过一次,后来就收起来了。她一直以来都是存放在一个地方,她很确定没有记错。 可吊坠到底去哪里了呢?老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她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外孙来过家里,而且有一段时间他总是买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零食也买很多。 当时她还以为是女儿给的钱,于是就说教女儿,让她不要给这么多钱孩子使用。 而当时她女儿跟她说,她根本就没有给多少零花钱儿子,和平时的一样。 老人没有多想,以为女儿是在维护自己的孩子才忽悠她的,细细想来,她觉得外孙拿的概率很大。 她把这件事以及自己的疑虑告诉了女儿,她的女儿多次询问孩子,他才承认是他偷拿了姥姥的吊坠。 他告诉母亲,吊坠是在一个小店里面卖的,对方只给了他4200元。 孩子还把钱是怎么花的详细告诉了母亲,他说他花2300买了一部手机,剩下的1800元当零花钱花完了。 老人得知自己13克的黄金吊坠只卖了4200元,她的第一想法不是指责孩子,而是气店家欺骗了外孙。 老人算了一下,13克的黄金吊坠,按照目前的价格950多元一克,这怎么也有一万以上。 而店家给的价格,算起来只有200多元一克,老人越想越气,这个价格比她当年买的还要低。 老人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找来记者曝光此事。 面对记者的询问,便利店工作人员也很委屈,其表示她当时专门问了男孩,询问他家人知不知道? 而男孩信誓旦旦的说,他家人是知道的,她这才联系了收黄金的。 店家也大大方方的承认,她当时确实有私心,因为与回收黄金合作,成交是有提成。 她还告诉老人,孩子拿的吊坠没有在店里卖,是孩子和黄金回收老板俩人谈的价格,而且她也不清楚收没收。 目前,便利店正在联系黄金回收老板, 尽量帮挽回损失 。 男孩才10岁,就拿着姥姥13克价值1万多的吊坠卖掉,他的行为是否有效呢? 《民法典》 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男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与其年龄、智力相符的民事活动,例如购买文具、零食、小额玩具等。 男孩卖掉价值1万多的吊坠不被认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他的买卖行为无效。 而黄金回收老板明知道黄金价格,但他却忽悠一个10岁男孩,只给他200多元一克,明显不公平。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950元一克的黄金,而回收老板却只给男孩200多元一克,交易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可能构成显失公平。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河南郑州,老人有一个13克的黄金吊坠,有一天发现不见了,询问才得知是被10岁的外
蜜蜂说社
2025-10-17 23:52:24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