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对中国70后学霸夫妻在非洲卖纸尿裤卖到年入32亿的消息,像颗小炸弹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这对夫妻叫沈延昌和杨艳娟,都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一个是放弃“铁饭碗”闯非洲的创业者,一个是拿着博士学历的大学副教授,两人愣是在非洲大陆把纸尿裤卖成了“国民爆款”,现在正带着他们的品牌“乐舒适”冲刺港股IPO。 故事得从20年前说起。那时候沈延昌刚工作两年,就因为一场疟疾从尼日利亚回了国。可回国前,一位当地供应商塞给他个20万美元的采购订单,还主动打了预付款——这笔“意外之财”让他嗅到了商机。2004年,他和妻子在广州创办了森大集团,专门做非洲贸易。2009年,他们推出“Softcare”纸尿裤,从加纳市场杀进西非,没想到这一杀就是十五年,如今成了非洲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场的“双料冠军”。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乐舒适在非洲卖了41亿片纸尿裤、16亿片卫生巾,市场份额分别占20.3%和15.6%,营收32亿人民币,净利润近7亿。更夸张的是,在加纳、肯尼亚等6个国家的纸尿裤市场,他们的销量直接排第一,连当地妈妈们都说:“这纸尿裤便宜又好用,和大牌没差!” 这对夫妻的“打法”特别接地气。他们没走“高端路线”,而是把价格压到国际品牌的1/3到1/2——一片纸尿裤只要8.78美分,比宝洁的Pampers便宜30%-50%。怎么做到的?秘诀是“本地化生产”。他们在非洲8个国家建了51条生产线,直接把工厂开到当地,省了关税、运费,还能根据非洲宝宝的体型调整设计。比如非洲孩子腿粗,他们就把纸尿裤的裆部加宽;非洲天气热,他们就改用更透气的材料。 但最绝的还是他们的销售网络。非洲的分销渠道长期被印度商人垄断,乐舒适就绕开一级代理商,直接下沉到村镇,找二级经销商合作。为了建立信任,他们主动承担破损损失,还帮经销商建店、投广告。现在,在肯尼亚的小卖部、加纳的集市上,Softcare的包装总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有些村镇的货架上甚至只有这一种纸尿裤。 不过,这对夫妻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计划用IPO的钱扩产能、升级生产线,还要把市场拓展到拉美和中亚。但挑战也不小——非洲市场的纸尿裤渗透率只有20%,远低于欧美的70%,这意味着还有大片空白需要填补;同时,本地化生产的成本虽然低,但汇率波动、政策变化都是隐患。比如2022年到2024年,他们就因为外汇亏损亏了1830万美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10%。 说到底,这对夫妻的故事,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缩影。当欧美市场变成“红海”,非洲这片年轻的大陆就成了新蓝海。这里人口增长快、消费升级刚起步,中国制造的性价比正好契合了需求。但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光靠“便宜”可不够——乐舒适现在就在研发更轻薄、更环保的材料,想从“性价比”转向“品质牌”。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中国企业在非洲卖纸尿裤,是靠“低价取胜”还是靠“本地化创新”?如果是你,会选择去非洲创业吗?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想法能帮更多人找到方向呢! (事件来源:GDXXI-)
最近,一对中国70后学霸夫妻在非洲卖纸尿裤卖到年入32亿的消息,像颗小炸弹在社交
吃西瓜小娱记
2025-10-18 03:51: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