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北大教授刘半农本该高兴,谁知他却对妻子下令:“以后就说她是个男孩!” 刘半农的父亲叫刘宝珊,是个骨子里刻着传统二字的老派人物。尽管也接触过新式教育,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刘家能有个男丁,好继承香火。 刘半农从小就是个神童,六岁就能吟诗作对,是父亲在乡邻面前炫耀的资本。可越是如此,父亲对他的掌控欲就越强,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 父亲为他包办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朱家的大女儿朱惠。接受了新思想的刘半农,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他向往的是自由恋爱,而不是父母之命。 为了这件事,父子俩吵得不可开交。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刘半农还是被迫去了朱家。 就是在朱家的院子里,他见到了正在干活的朱惠。姑娘家脸上虽沾着尘土,但那股质朴温婉的气质,却一下子击中了刘半女农的心。他不再抵触这门婚事,反而真心爱上了这个女子。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人即将完婚时,刘半农的母亲病重了。为了让老人家安心,婚事仓促提前,可惜母亲最终还是没能等到。 婚后,因为劳累和身体虚弱,朱惠接连两次流产。这让盼孙心切的刘宝珊彻底没了耐心,他甚至直接开口,让刘半农纳妾。 面对父亲的逼迫,刘半农坚定地站在了妻子这边,严词拒绝。他可以顺从父亲结婚,但绝不能背叛自己的爱人。 1916年,朱惠再次怀孕,并顺利生下了一个孩子。当刘半农从产婆手中接过婴儿时,内心是喜悦的,可一想到父亲那张盼着孙子的脸,喜悦瞬间变成了忧虑。 为了保护妻子不再受委屈,也为了让这个小生命能在家中安稳成长,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女儿女扮男装,对外宣称生了个儿子。 这个秘密,他们一守就是很多年。直到后来,刘半农决定带着妻女远赴欧洲深造,这个决定,既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一场“逃离”。 在异国他乡,女儿终于可以恢复女儿身的打扮,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刘半农也在这里受到了巨大的思想冲击。 他发现,英文里有专门指代女性的词“she”,这让他深受启发。他想到,自己的母语里,千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专属女性的文字符号。 回国后,刘半农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他创造了汉字“她”,以此来平等地指代女性。这个字的诞生,最初引来了无数非议和嘲讽,但在时代洪流的推动下,“她”字最终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为了应对封建思想,不得不将亲生女儿扮成男孩的父亲,最终却用自己的学识,为全中国的女性,创造了一个专属的文字身份。这份馈赠,既是对女儿的补偿,也是他对那个旧时代的无声反抗。 【消息源自:《“她”字的发明者刘半农:曾将女儿扮男装12年》2018-03-08 中国新闻网】
1916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北大教授刘半农本该高兴,谁知他却对妻子下令:“以后
自由的吹海风
2025-10-18 07:35:47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