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屈辱扔进垃圾堆,中国9天时间赢的这场关键战争,从此这个世界规则该改变了。 随着澳大利必和必拓集团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关于铁矿石的定价权战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这场胜利意义十分重大。9月底,必和必拓开出的离谱价格并且隐晦的进行“断供”威胁。这一次,我们没有任何退让,根本不怕澳大利亚断供,直接要求暂停美元结算铁矿石,而是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结果看到形势不对,澳大利亚选择屈服,必和必拓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对中国市场的现货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并约定在2026年评估是否全面转向人民币长期定价机制。据报道整个博弈时间只有9天时间,看似一切都很简单。表面上,我们这次胜利仅仅用了9天时间,但实际上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隐忍了20多年。 我们是绝对的钢铁炼造大国,钢铁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54%,比美国的4倍还多。但是我们却是铁矿石最为缺乏的国家,每年都从全世界进口大量铁矿石。澳大利亚85%的铁矿石出口中国,仅仅这一项就从中国赚取了1570亿美元。我们是绝对的铁矿石进口大户,但是却在铁矿石定价上没有话语权,这确实是一个罕见也是很痛的事实。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在于各个国家进行谈判时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我们是铁矿石最大的消费市场,结果在定价时却没有话语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亿吨,消耗铁矿石约16亿吨,但是利润率只有1%,总利润只有3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大部分钢厂都不赚钱,工人也是领取非常微薄的工资。 与我们辛苦炼钢却不赚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成本仅仅20美元一吨,却卖给中国100多美元一吨,澳大利亚卖10亿吨铁矿石,利润高达200亿美元。可以说,澳大利亚赚的盆满钵满,而我们却辛辛苦苦只能赚点血汗钱。这样情况并非是2024年才有,而是过去20多年一直都是这样。 20年屈辱绝对不能持续下去,我们必须提升在铁矿石定价里面的话语权。过去,中国钢企采购分散,议价能力弱。自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后,实现了对外集中采购谈判,为扭转被动局面打好了基础。中国持续推进铁矿石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占比已从2023年的62.5%下降至60.07%,并积极开拓巴西、南非等地的供应。 此外,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等未来优质矿源的开发,也增加了中国手中的筹码。在必和必拓之前,巴西淡水河谷(Vale)、澳大利亚力拓(Rio Tinto) 和FMG等全球矿业巨头已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人民币结算,这也是我们底气所在。工信部等五部门于2025年9月联合印发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为核心转型设定了路线图。 这一场胜利就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转折点事件,预示着中国20年的屈辱彻底扔进了垃圾堆,我们的话语权开始提升,我们的利益开始得到重视与保障。中国过去二十年在铁矿石定价上的"失语",是特定发展阶段下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今天,中国钢铁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技术赋能的深刻变革。
在倒塌前一周,工人已发现仓体裂缝“可塞进两根手指”,但农场主因资金短缺拒绝维修—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