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焦虑症
被外卖困住的我们,都在焦虑什么?
晚上九点,我第17次刷新外卖页面,屏幕光映着空荡的餐桌,胃在叫,心却更慌。满屏的“必点榜”“热销款”像无数双眼睛,我既怕选重口味的第二天长痘,又怕轻食的寡淡辜负此刻的饥饿;看到“新店特惠”想尝试,又被“仅3人下单”的提示劝退;好不容易敲定一家,又对着“加购饮品减5元”纠结——其实不渴,却怕“没占到优惠”的亏。
这种焦虑藏在每个细节里:下单后反复看配送时间,生怕骑手路上耽搁;听到敲门声会先深吸一口气,像拆盲盒般担心菜量够不够、味道对不对;偶尔菜洒了一点,明明可以接受,却会莫名烦躁很久。
直到某天加班,随手点了楼下常吃的粥铺。粥还是温热的,小菜脆爽,突然发现,我们焦虑的从不是外卖本身,而是想在忙碌生活里抓住一点“确定的好”。后来我不再纠结满减,也不苛求完美,饿了就选当下最想吃的,偶尔踩雷也笑着说“下次换一家”。
原来缓解焦虑的不是完美的外卖,而是放过那个想把一切都做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