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想想就后怕!四川发现的首例HIV - 2感染者,是个67岁老女人,她自述有过8名性接触者。那个2017年确诊艾滋的男人,2022年4月还和她有性接触,次月就死了。 媒体报道,这例病例2024年12月30日HIV抗体筛查呈阳性。她的6名性接触者里,4人检测阴性,3人排除窗口期,1人拒绝随访,还有2人都找不到。 最让人揪心的不是病例本身,是那两个“找不到”的接触者。艾滋病窗口期最长能到3个月,这两个人要是不知情,再和别人发生无保护行为,后果不堪设想,等于埋下两颗移动的“感染炸弹”。 67岁的年龄更该敲醒警钟。别以为艾滋是年轻人的事,近年60岁以上老人感染率持续上升,性接触是主要途径。他们大多缺乏防护意识,觉得“年纪大了无所谓”,恰恰踩中了感染的雷区。 更关键的是“HIV-2”这个型号。咱们平时说的艾滋多是HIV-1型,HIV-2型传染性虽稍弱,但现有药物治疗效果更差,一旦扩散,防控难度会陡增。四川这例是首例,必须死死盯住源头。 那个2017年确诊、2022年去世的男人,就是活生生的教训。艾滋不是绝症,但不规范治疗、随意接触他人,不仅害了自己,更把风险转嫁给别人。他离世前的接触行为,简直是漠视生命。 拒绝随访的那1个人也让人窝火。这不是个人的事,是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时侥幸可能拖垮无数家庭,这种“躲猫猫”的态度,本质上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负责。 数据不会说谎,老年人感染艾滋的主要原因就三条:有需求却没防护,不懂艾滋危害,羞于谈性健康。这例病例里,8名接触者、无防护行为,全中了这些“坑”。 别再觉得艾滋离自己很远,它藏在每一次无保护的侥幸里。四川这例是警示,更是提醒:无论年龄多大,防护意识不能少,主动筛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艾滋病
67岁老太确诊HIV-2,四川第一次碰上这茬四川疾控3月常规筛查揪出一名67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