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极寒吗?权威研判:冷的突然,但真相更复杂 刚被北方9月的罕见暴雪惊到,南方人还在秋老虎里穿短袖,“今年会极寒吗”就冲上了热搜。国家气候中心的研判戳中了所有人的疑惑:冷确实会来,还可能来得猝不及防,但“极寒寒冬”的答案远比“是或否”复杂得多。 先说说这波“冷得突然”的底气在哪。北极海冰今年夏天消融到了历史第三低,就像北极的“冷空气仓库”没了围墙,极地冷涡变得格外不稳定,随时可能向南“泄洪”。更关键的是,赤道太平洋已经形成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这个被称为“气候开关”的现象,让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飙升到70%,华南降温会尤其明显。再加上青藏高原积雪偏多,等于给冬季风“加了油门”,冷空气南下的力道只会更猛。 但千万别急着把羽绒服焊在身上——真相的复杂之处,藏在“冷暖震荡”这四个字里。全球变暖就像给气候系统加了层“保温罩”,哪怕拉尼娜强势登场,也未必能造就全国性的持续极寒。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1986年后不少拉尼娜年反而出现了暖冬,因为东亚冬季风、北极涛动这些“干扰项”都会左右气温走向。 今年冬天的真实样貌,更可能是“局部严寒+快速切换”的组合拳:东北可能面临比常年冷1-2℃的“冷冬”,12月降雪或超三成;华北会上演“断崖式降温”,北京1月极端低温可能跌破-20℃,但整体气温又接近常年;长江流域得警惕2008年式的冻雨,而华南只是短暂变冷。更魔幻的是“一周过四季”的极端波动,就像去年郑州曾24小时降温16℃后又回升12℃,穿脱羽绒服全看天意。 这不是气候在“耍脾气”,而是全球变暖下“热得更热、冷得更冷”的新常态。中科院的研究早就证实,北极海冰减少会间接加剧中纬度的极端冷事件,让寒潮强度更强、但持续时间更短 。 与其纠结“会不会极寒”,不如做好“防骤冷”的准备。应急管理部已经部署了3.5万台除雪设备,北方城市提前调试供暖,牧区备足120%的饲草。对普通人来说,不用盲目囤货,但可以照着“30天物资+15天药品+3天防寒装备”的原则准备,心脑血管患者更要避开寒潮天的晨间活动。 说到底,今年的冬天不是“冰窖模式”,而是“难度升级的闯关模式”。你家已经翻出羽绒服了吗?南方人准备好应对湿冷魔法攻击了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防寒妙招!今冬强降温 今冬气候 极寒极冷 极寒羽绒服 低温极寒
凛冽的风捶打在肩🍂
【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