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日本首相官邸突发公告——石破茂内阁全体成员提交辞呈,这场仅维持1年零20天的执政生涯正式落幕。当天下午,临时国会将火速启动首相指名选举,新内阁最快几小时内就能组建完成。看似“无缝衔接”的权力交接背后,实则藏着日本政坛的深层动荡,三大悬念让这场变局充满看点。 一、悬念1:石破茂“被迫裸辞”?藏着自民党的“派系清算” 谁能想到,7月还坚称“要扛到日美关税谈判结束”的石破茂,会在9月达成贸易协议后迅速“失势”?表面看是参议院选举惨败(执政联盟丢过半席位),实则是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清算”。 石破茂属于自民党“无派系”阵营,上台之初就被“安倍派”“岸田派”等老牌派系视为“过渡人物”。7月选举失利后,派系大佬们立刻发难:安倍派指责他“修宪不力”,岸田派吐槽他“经济政策混乱”,甚至联合100多名议员联名逼宫。更狠的是,10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派系直接推选出右翼候选人高市早苗,彻底架空石破茂——他的辞职,本质是无派系首相在派系斗争中的必然结局,385天的任期更像是一场“被安排的过渡”。 而石破茂的“悲情”还不止于此:他原本想以“日美贸易成果”留名,却没想到协议签署当天,公明党就宣布退出执政联盟,让自民党沦为“孤家寡人”;卸任前想推动一项育儿补贴法案,却被在野党嘲讽“临阵磨枪”,最终因国会席位不足胎死腹中,堪称“执政全程被掣肘”。 二、悬念2:高市早苗“稳了”?女性首相背后的“执政雷区” 目前,新首相最热门人选是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若成功当选,她将成为日本战后第三位女性首相,也是最激进的保守派首相之一。但这位“热门候选人”,其实踩满了“执政雷区”。 首先是“联盟危机”:公明党已明确表态,因反对高市早苗的“宗教保守立场”(她曾公开支持“靖国神社参拜”,而公明党源于创价学会,反对宗教干预政治),不会再与自民党组阁。这意味着高市内阁将面临“国会跛脚”困境——众议院虽占多数,但参议院被在野党掌控,任何法案都可能被否决,甚至可能引发提前大选。 其次是“民意争议”:高市早苗的右翼言论早已引发争议——她主张“废除和平宪法第九条”,呼吁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还曾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责”。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仅为32%,近半数选民担心“她会让日本陷入外交危机”,尤其是在年轻人和冲绳地区,反对声浪极高。 更关键的是“派系制衡”:高市早苗虽得到安倍派支持,但上台后必然要平衡各派系利益,很可能被迫推行“妥协政策”,届时她的激进主张能否落地,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三、悬念3:新内阁将改写日本?三大政策方向影响东亚 无论谁当选新首相,日本的政策方向都将迎来“急转弯”,尤其是在外交、国防、经济三大领域,每一个变化都可能影响东亚格局。 • 外交上:更激进的“印太战略”:高市早苗若上台,将加速推进“日美澳英”四方安全合作,甚至可能推动与北约的直接合作,试图在亚太地区构建“反华包围圈”。有消息称,她已计划上任后首访美国,重点讨论“强化台海安全合作”,这无疑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 国防上:“扩军提速”成定局:不管是高市早苗还是其他候选人,自民党已达成共识——未来5年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重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远程打击能力,甚至可能讨论“拥有核威慑能力”。这意味着日本将彻底打破“和平宪法”约束,从“自卫型国防”转向“进攻型国防”。 • 经济上:“通胀与少子化”两难:日本核心CPI已连续18个月超2%,民众对物价上涨怨声载道;同时少子化加剧,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数十万。新内阁必须在“抑制通胀”和“刺激经济”之间找平衡——高市早苗主张“给企业减税以促进就业”,但这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能否奏效还是未知数。 四、尾声:日本政坛的“短命怪圈”,还在循环? 石破茂的辞职,再次印证了日本政坛的“短命内阁”怪圈——近20年换了17位首相,平均任期不足14个月。派系斗争、联盟分裂、民意善变,让日本首相很难推行长期政策。 而这次新内阁的组建,不仅关乎日本能否打破“换相魔咒”,更关乎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高市早苗若成功上台,日本会走向更激进的保守化吗?新内阁能化解国会僵局吗?这些悬念,将在21日下午的临时国会中逐步揭开答案。
10月21日上午,日本首相官邸突发公告——石破茂内阁全体成员提交辞呈,这场仅维持
中日历史镜鉴
2025-10-21 10:1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