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得防着点俄罗斯?说白了,普京今年 73 岁,这位掌舵俄罗斯 25 年的硬汉终究会迎来谢幕,那么万一接普京班的人是个亲美派,中俄现在抱团取暖的局面会不会一夜翻车? 73岁的普京已经掌舵俄罗斯二十多个年头,从叶利钦手中接过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一路带到重新崛起的轨道,他的铁腕风格和战略定力,早就成了中俄关系的 “定海神针”。 这些年中美俄三方博弈里,正是靠着这份稳固的双边关系,我们才能在面对美国的全方位施压时,多了一个关键的战略支点,在联合国的投票中、在抵制单边制裁的行动中,两国背靠背的默契从未掉线。 可岁月不饶人,硬汉也有谢幕的一天,真正让人捏把汗的是俄罗斯至今没有形成清晰透明的权力交接机制。 普京撤换了跟随多年的 “大总管” 谢尔盖・伊万诺夫,这位被称为普京 “影子” 的核心亲信下台,让俄政坛的权力洗牌风波浮出水面。 有分析说这是普京在打造 “青年近卫军”,也有人猜测是为了强化对核心圈的控制,不管真实意图是什么,这都让后续的权力交接充满了不确定性。 俄罗斯的亲美基因其实从未消失。叶利钦时代全盘倒向西方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时抱着融入西方的幻想,结果换来的是北约持续东扩、经济被收割,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难。 即便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现在俄罗斯仍有一批精英对西方抱有幻想,尤其是那些在欧美留过学、资产主要集中在欧洲的群体,他们总觉得靠拢美国就能解除制裁,重新回到西方主导的国际圈子。 这些人平时在普京的强势主导下低调蛰伏,可一旦权力出现真空,随时可能成为搅动政局的变量。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从未停止的渗透动作。有美国前官员公开叫嚣,现在正是向普京核心圈渗透、招募线人的好时机。 甚至有消息称 CIA 早就在俄罗斯政坛安插了眼线,历史上还曾有间谍潜伏在普京身边,能直接获取最高级别情报。这种明暗结合的拉拢手段,对于那些急于走捷径的政治人物来说,诱惑力着实不小。 一旦亲美派真的上台,中俄关系必然首当其冲成为 “投名状”。咱们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的油气资源已经撑起了能源安全的半壁江山,东线天然气管道更是寒冬里的能源保障。 亲美派为了讨好美国,很可能听从其撺掇,减少对中国的能源供应,转而寻求与欧洲的缓和,到时候国内工厂的生产、老百姓的日常取暖都可能受影响。 这些年中俄在人工智能、核能、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投入了海量真金白银,俄罗斯的蜂蜜、矿产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也在助力俄罗斯经济复苏,可这些合作随时可能因为政策转向而付诸东流。 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俄罗斯这个盟友的代价更难承受。现在美国在台海、南海不断挑事,还拉着盟友搞 “印太战略” 围堵,正是有俄罗斯的呼应,我们才能在国际舆论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要是俄罗斯倒向西方,美国就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到时候我们面临的战略压力会陡增,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会被大幅削弱。 有人觉得国家关系不该依赖领导人个人,但俄罗斯的总统制决定了最高领导人的意志能直接主导国家方向。 普京能一声令下深化中俄合作,新领导人也能轻易调整外交路线,毕竟军队、情报系统等核心权力都掌握在最高决策者手中。 即便俄罗斯民众对美国好感度不高,可长期的舆论宣传也可能改变民意导向,亲美派只要反复炒作 “靠拢美国能涨工资、解制裁”,民众的态度很可能慢慢松动。 中国所谓的 “防着点”,从来不是针对现在的俄罗斯,更不是要破坏双边关系,而是大国博弈中必须有的底线思维。 就像居家过日子要存应急物资,国家发展也要做足风险预案。我们尊重中俄关系的当下,更要为未来的变数做好准备,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国家利益的负责,对亿万民众的安稳生活负责。 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正是中国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稳步前行的关键。我们不赌运气,不抱幻想,既珍惜当下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也通过多元化布局筑牢安全防线。 大国的崛起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唯有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在任何变数面前都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实在的担当。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普京迎73岁生日 收到金正恩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