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的人口。 中国的粮食底气真不是吹出来的,2024 年 1.4 万亿斤的产量往那儿一放,就是最硬的底气,摊到 14 亿多人头上人均 500 公斤,比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安全线多出整整 100 公斤,这还没算上土豆、红薯这些能当主粮的 “杂粮后备军”。 要知道全世界近 20% 的人口,靠的是不到 9% 的耕地养活,这份 “性价比” 放眼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先说说耕地这根基,18 亿亩耕地红线可不是随便画条线看看的,谁要是敢占耕地盖厂房、建别墅,那真是动了 “国之根本”,查得比谁都严。光守住数量还不够,国家还花大力气建了 10 亿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这些地简直是粮食的 “安乐窝”,旱了有灌溉系统,涝了有排水渠道,就算遇上点台风、干旱的天灾,收成也稳得住。 就像河南鹤壁的高标准农田,去年夏天遭了罕见的伏旱,普通农田减产三成,这儿的玉米照样亩收 1200 斤,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更绝的是盐碱地改造,山东东营那些以前连草都长不好的盐碱地,现在种上耐盐品种 “济麦 60”,亩产居然突破了千斤,建市初才 9 亿斤的粮食产量,2023 年直接飙到 30.38 亿斤,这就是把 “不毛地” 变成 “粮仓” 的本事。 再看粮食生产的 “科技 buff”,现在种地早不是 “脸朝黄土背朝天” 的老路子了。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 96%,就说大豆品种 “齐黄 34”,全国都种了 4000 多万亩,产量比老品种高一大截,光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就超过 45%。 农机更是成了主力军,全国近 2 亿台(套)农机跑在田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 75%,北方收小麦全是联合收割机 “一条龙” 作业,一天能收几百亩,比以前几十个人忙活一周还快。2024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到 63.2% 了,相当于每三斤粮食里就有近两斤是科技给的,这效率能不高吗? 更关键的是还有 “大国粮仓” 兜底,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 7 亿吨,比 2014 年多了 36%,这些粮仓早就不是以前漏风漏雨的土木房了。湖南的 “白胖子” 气膜仓,三层复合结构又隔热又防潮,气密性是国标的 6 倍;河南、深圳的楼房仓跟居民楼似的分区储粮,机器转运效率超高。 里面还藏着 “黑科技”,智能传感器 24 小时监测粮情,氮气气调技术防虫,国有粮库的粮食损失率能控制在 1% 以内,比以前的 8% 下降了一大截。现在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够全国吃 1 年以上,36 个大中城市的成品粮储备能保障 15 天以上,就算遇上极端情况,应急加工企业一天能加工 170 万吨粮食,够全国人吃两天,根本不愁断供。 可能有人会问,那咱们不是还进口粮食吗?其实进口的大多是大豆这类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真正的口粮早就自给自足了。2024 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 99% 以上,玉米一年 2.8 亿吨的产量,基本能满足饲料需求。 要是把进口的农产品全放国内种,得占 14 亿亩地,咱们现在 19 亿多亩耕地要种粮食还要种蔬菜水果,用进口补资源缺口,恰恰是把口粮安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聪明办法。之前新冠疫情、全球粮食危机的时候,咱们的粮食市场稳得很,就是这套 “生产 + 储备 + 调控” 的体系在发力,比任何进口都靠谱。 这么算下来,就算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咱们的口粮绝对管够,甚至还能稳住国内市场,毕竟 1.4 万亿斤的产量摆着,7 亿吨的仓容撑着,还有科技和耕地托底。 反倒是要是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 10% 人口挨饿真不是夸张,毕竟咱们的粮食产能和储备,早就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了。
刚果(金)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自己拿着全球一半多的钴矿,靠中国投资70亿建了
【4评论】【6点赞】
书夷
玉米我们的产量非常低,美国平均亩产量是我们的两倍,以色列平均亩产量是我们的四倍,约旦平均亩产量是4000多斤,世界第一名,我们玉米平均亩产量是800多斤。我们的玉米育种专家表现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