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俄罗斯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康安说历史 2025-10-21 14:50:16

打了三年,俄罗斯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俄乌冲突拖满三年,俄军从最初喊着 “特别军事行动” 速战速决,到如今陷入 “攻不动、退不舍” 的拉锯泥潭,根子就出在没搞懂 “击溃” 和 “歼灭” 的本质区别。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总结得直白:第三年的战争已经变成单纯的消耗,双方都在 “比谁造成的伤害大”,却没人能彻底砸断对方的作战脊梁 —— 这恰恰是俄军三年来最致命的战术误区。 就拿 2025 年 9 月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吹嘘的 “全线攻势” 来说,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是场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 乌军通报显示,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单日发动 43 次进攻,31 次都被反推回来,真正的战术进展屈指可数,活脱脱像 “打 100 次空枪却盼着敌人自己倒下”。 更尴尬的是,俄军花 5 个月拿下阿夫杰耶夫卡后,想复制经验攻波克罗夫斯克,结果打了半年才啃下城南的库拉霍夫,推进距离不足 10 公里,还被乌军敲掉 23 辆坦克、17 辆装甲车。 这种 “占了地皮却没灭敌人” 的打法,就像薅羊毛只剪表层,没几天乌军又能凑出兵力反扑,毕竟对方有 “家庭作坊” 造无人机补消耗,每月损失上万架还能接着拼。 俄军这套 “击溃战套路”,搁中国军事理念里早被验证行不通。中国打歼灭战的核心从来不是 “占地盘”,而是 “端窝点”—— 把敌人的有生力量连锅端,让他想补都没地方补。 当年淮海战役,我军盯着黄百韬兵团的 10 万人马打,集中 5 倍兵力围得水泄不通,不仅歼灭敌军,还缴获 200 多门火炮、300 多辆汽车,直接打断了国民党军的淮海部署。 对比俄军在苏梅方向的操作,明明发现乌军第 144 摩步师集结,却不集中力量围歼,反而分兵多处进攻,结果被乌军第 47 机械化旅用 “海马斯” 端了 3 个装甲连,攻势直接崩了,这就是没吃透 “集中优势兵力” 的苦头。 更关键的是,歼灭战能打崩敌人的士气和补给链,击溃战却只会拖成消耗战。俄军 2024 年损失 1400 辆坦克,看着造了 1500 辆补上,可人员消耗补不上啊,前线士兵连拖回战友遗体都得冒着无人机轰炸的风险。 而中国当年打孟良崮,三天三夜歼灭张灵甫的整编 74 师,不仅让国民党军 “五大主力” 少了一个,更让其他部队闻风丧胆,直接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态势。 俄军要是早懂这道理,就不会在哈尔科夫折腾 ——2024 年想靠虚假情报诱敌,结果被乌军识破反埋伏,“闪电战” 变成 “添油战”,白白赔了兵力还没占到便宜。 现代战争里的歼灭战早就升级了,不只是灭人,更要瘫体系。中国歼灭战思想里的 “打关节点”,在俄乌战场被乌军无意印证了 —— 他们用 10 辆无人车编组炸俄军指挥中枢,虽然数量少没成气候,但思路找对了。 可俄军还在玩 “人海 + 装甲” 的老套路,明明知道乌军 60% 的装备损失是无人机造成的,却不想着集中干扰设备和火力围歼乌军无人机部队,反而每个阵地多装几个干扰器,治标不治本。 这要是换了中国打法,早该盯着乌军的无人机补给线和星链终端打,断了他们的 “眼睛” 和 “手脚”,哪用得着天天跟无人机躲猫猫。 俄军自己也该算笔账:打波克罗夫斯克 5 个月,耗了多少炮弹?虽然他们炮火没断,但乌军就算早上 10 点没弹药,晚上总能补点,根源就是没把乌军的后勤和有生力量一起端掉。 当年辽沈战役,我军先打锦州断敌退路,再围歼廖耀湘兵团,短短 52 天歼灭 47 万敌军,东北直接解放。 俄军要是能集中力量围歼乌军一个精锐旅,比如第 47 机械化旅,不光能少挨 “海马斯” 的炸,还能敲碎乌军的防御体系,哪用得着在顿涅茨克的废墟里一寸一寸磨。现在俄军终于开始往这方向靠,只是这学费交了三年,实在有点太贵。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