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军队系统在本国国内享有特权,横行惯了,跑到国外也如此不检点,国防部副部长居

惜陈谈娱乐 2025-10-21 17:52:28

越南的军队系统在本国国内享有特权,横行惯了,跑到国外也如此不检点,国防部副部长居然在访问韩国时出这种事,实在是有失国格。再加上遇到韩国,即便不说“宇宙发达大国”的调侃,作为注重外交礼仪的国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反应也备受关注。 这事得从2025年9月说起,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率团访问韩国,目的是洽谈两国军事装备合作——原本是挺严肃的官方行程,结果阮志咏在首尔期间,突然脱离代表团的既定路线,单独去见了一位韩国民间企业负责人,而且全程没向越南驻韩使馆报备,也没告知韩国接待方。 更让外界议论的是,两人见面的地点选在首尔江南区一家私人会所,而非官方会议室,事后还有媒体拍到阮志咏收下对方赠送的“纪念品”,虽然没公开具体是什么,但按国际外交惯例,官方人员私下接触外国民间人士并收受物品,本身就违反了外交纪律。 这事能闹大,不光是行为违规,更因为越南军队的“特权形象”早就有前科。翻开越南《国防法》就知道,越南军队可以合法参与国内经济活动,这些年军方旗下的企业几乎垄断了越南的基建、能源和港口运营——比如2024年越南胡志明市的港口扩建项目,就是军方企业以低于市场价30%的成本拿到的,当时国内民众就吐槽“军方抢饭吃”。 到了2025年,越南军方企业又拿下了南部沿海的风电项目,连当地民营企业都不敢竞争,怕得罪军方。这种在国内习惯了“特殊待遇”的氛围,难免让一些军方官员觉得,到了国外也能“灵活办事”,却忘了外交场合的规矩比国内更严。 不过韩国的反应倒没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强硬”。2025年9月28日,韩国外交部只是发布了一份简短声明,说“双方已就行程沟通中的小插曲达成理解”,没提阮志咏的具体违规行为,更没说要追责。之后两国原定的军事合作会议也照常举行,甚至还签了一份无人机采购协议。 这背后其实是外交默契——韩国不想因为一件“非原则性违规”影响和越南的军事合作,毕竟越南是韩国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2024年韩国卖给越南的装甲车就占了越南进口量的40%;而越南也赶紧让阮志咏提前回国,算是给了韩国一个台阶,避免事件升级。 但越南国内的舆论就没这么“温和”了。事件曝光后,越南的Facebook和Zalo上全是批评声,有网友说“军方在国内横行就算了,到国外还丢国家的脸”,还有人翻出2024年越南军方官员在国内酒驾被免于处罚的新闻,质疑“军方是不是不受法律管”。 有意思的是,这些负面评论没几天就被大量删除,有越南媒体人私下透露,是越南信息部接到“上面指示”,要求管控相关话题,怕影响军方形象——这种“捂盖子”的做法,反而让更多人觉得军方心里有鬼。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类似情况,就能看出越南这事的处理其实挺“敷衍”。2023年泰国军方一位将军访问日本时,因为醉酒在东京街头失态,回国后直接被调离岗位,还公开做了检讨;2024年菲律宾军方代表在新加坡参加会议时,因为着装不规范(没系领带),事后也被菲律宾国防部通报批评。 可阮志咏回国后,越南军方只是内部开了个“提醒会”,连公开批评都没有,这也印证了大家对“越南军方特权”的判断——在国内,他们确实有足够的底气“免于追责”。 这事对中越关系也有潜在影响。2025年中越原本计划在11月开展边境联合巡逻,加强安防合作。 虽然现在看合作没被直接叫停,但越南军方官员的形象受损,可能会让双方在合作中的信任度打折扣——毕竟联合巡逻需要高度的纪律性,要是越南军方人员还抱着“特权思维”,后续合作中难免会出其他问题。 在我看来,越南要想真正改善国际形象,光靠“捂盖子”没用,得从根上约束军方的特权——比如修改《国防法》,限制军方参与经济活动,让军方回归“国防”本职;同时加强外交人员的纪律培训,别再把国内的“随意”带到国外。不然下次再出类似的事,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低调处理”了。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