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老人去世留下百万遗产,堂妹照顾多年竟成继承人?法院判了 谁也没想到,一套房子能牵出这么多故事。2025年7月,上海杨浦区法院的一场判决,让一个普通家庭的身后事,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李老伯走了,没结过婚,也没孩子,父母早年也不在了,留下百万资产,按理说这种“无主”财产是要归国有的。可就在民政局准备接手的时候,他堂妹李女士站了出来。 这案子怪就怪在被告不是哪个亲戚,而是上海杨浦区民政局。法院指定他们当遗产管理人,所以得出来应诉。你说这事多稀奇,亲人告政府,图的也不是钱,而是想让那份多年付出被看见。 李女士和李老伯没有血缘关系。他是她大伯收养的孩子。虽是叫堂哥,其实算不上亲兄妹。但她从十多年前就开始照顾老人,尤其是近几年,李老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住院好几次,都是她在医院跑前跑后。白天送饭、擦身子,晚上守夜,护士都认识她了。有次老人突然发热,她凌晨三点赶到医院,陪了整整一宿。这些事儿,邻居看得真真切切,有人作证,医院也有记录。 老人走后,后事也是她一手操办的。买墓地、联系殡仪馆、通知亲友,一样没落下。当时没人提遗产的事,她也没说要什么回报。可当听说房产要收归国有,她心里不是滋味。“我图他那点钱?”她说这话时眼眶都红了,“我就想让他走得体面点。” 法庭上争的,就是这“扶养得多不多”。法律是有规定的,《民法典》里写了,哪怕不是法定继承人,只要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也能分到一部分遗产。标准不固定,20%到80%都有可能,关键看你付出了多少。这次,法院查了证词,看了护理单据,最后认定李女士确实承担了主要照料责任。 判决结果下来了:那套位于杨浦区的房产归她。车和存款没动,还是归国家,但房子给了她。有人说判重了,也有人说太轻了,这点付出拿个房,不过分。 其实类似情况不少。现在越来越多老人独居,子女在国外或根本没后代。亲戚里有人愿意管,送养老院的、垫医药费的、天天探望的,也算“事实扶养”。法律认这个,只是程度不同,分得也不同。 网友吵翻了。有人点赞:“这判决有温度,好人该有好报。”也有人嘀咕:“以后是不是谁都可以说自己照顾过,来分一杯羹?” 你别说,这案子还真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没名分的妹妹,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哥哥,最后靠法律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民政局也没做错啥,按规定办事,可总感觉冷冰冰的。法律是尺子,但人间情分,有时候比尺子更重。
上海一老人去世留下百万遗产,堂妹照顾多年竟成继承人?法院判了 谁也没想到,一套
芳芳生活日记
2025-10-21 23:03:48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