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伴随着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建校至今学校强军报国的信念始终传承不息。哈军工纪念馆上万件馆藏实物,映照出一代代师生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赤诚与担当。 在这片黑土地上,哈军工不仅仅是一所普通的军事工程学院,更是一座燃烧着爱国热血的精神灯塔。从1953年那一刻起,无数青年怀揣梦想,扎根黑土,用勤奋和智慧书写着强军报国的壮丽篇章。如今,走进哈军工纪念馆,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那些沉甸甸的历史瞬间——上万件实物,诉说着一代代师生的初心与担当。 想象一下,那些年代,国家刚刚站起来,百废待兴,战火未息,青年学子们怀揣着振兴中华的梦想,毅然投身到军工建设中。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但用行动诠释了“强国必先强军”的信念。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故事:从工厂的机械零件,到战场上的技术设备,无不折射出他们的汗水和智慧。这些实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器件,更是血与火、责任与担当的见证。 “扎根黑土,报国强军”,这句话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哈军工人。无数青年在这里接受锻造,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强军梦”。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名号,但每一个人都在用平凡的岗位,筑起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这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在今天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国防事业。 而今,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我们更应反思:这份“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初心,是否随着时间变得更加珍贵?在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强军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国家意志的凝聚和民族精神的升华。哈军工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和土地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强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否还能从那些历史的实物中找到共鸣?是否还能感受到那份“赤诚与担当”?也许,今天的我们不再面对枪林弹雨,但责任依然沉甸甸。科技兴军、强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哈军工那份“扎根黑土,报国强军”的精神,用创新和奋斗,为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 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将那份“爱国、担当、奉献”的火焰传递下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光辉篇章!哈工哈工大 军工类大学 全军工程大学 哈工程校园风景 哈理工大学 哈工程校园采风
1953年,伴随着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简称“
海上看日出的壮丽
2025-10-22 09:15: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