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10月21日写道:今天,贾米森·格里尔大使发表以下声明回应中国对企业进行胁迫的企图。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在关键领域进行大规模战略投资来帮助重振美国产业。 格里尔大使说:中国近期对全球私营企业采取的报复性行动,是其更广泛的经济胁迫模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意在通过阻挠外国企业投资美国造船业及其他关键行业来影响美国政治并控制全球供应链。’‘恐吓手段无法阻挡美国重建其造船基础,也无法阻止我们对中国在关键产业领域谋求主导地位的做法做出适当反应。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保护我们的企业,保障供应链安全,并鼓励盟友对美国产业的未来进行投资。 这通声明,活脱脱把霸权主义的双标玩到了新高度,明明是自己先挥舞制裁大棒砸向全球贸易规则,把中国企业逼到墙角,转头倒说中国在“胁迫”,这操作真是让人开眼。 所谓的“经济胁迫模式”,更像是美国给自己量身定做的标签,只不过他们习惯性地贴在了别人身上。 就说半导体行业,美国从2019年就开始对华为动手,5月15日直接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断了其供应链。 更过分的是,美国还逼着盟友一起站队,荷兰的ASML明明是欧洲企业,却被美国死死掐着脖子,连已经签好的极紫外光刻机订单都不让给中芯国际交货,后来更是变本加厉,连已售设备的维修都受限。 美国自己搞《芯片和科学法案》,砸527亿美元补贴本土半导体产业,还明文规定拿了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大产能,这分明是用国家力量干预市场,却反过来指责中国“控制供应链”,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在贸易规则上,美国更是把“只许州官放火”演绎得淋漓尽致,2018年3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铝加征25%和10%的关税,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定这措施违反规则,驳回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例外”抗辩,可美国压根不当回事,拒不取消关税。 更嚣张的是,为了逃避不利裁决,美国连续60次否决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直接把这个多边仲裁机构搞瘫痪了,以至于现在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违规案例都出自美国。 这还不算完,美国的一些所谓“人权机构”更是沦为政治工具,像那个“工人权利协会”,明明没有任何实地调查证据,仅凭卫星地图和二手资料就炒作中国浙江某运动服饰公司在新疆有“强迫劳动”,逼着企业提供员工姓名、工资单等敏感信息。 更荒唐的是,美国品牌委托的安迈咨询公司实地调查后明确说没发现问题,连WRAP、BSCI等国际组织的三次稽核都证伪了指控,可“工人权利协会”根本不管,最后干脆摊牌索要60万美元“人权公益费”,企业被逼得付了30万美元才平息事端,这哪是人权调查,分明是敲诈勒索。 中国的反制措施从来都是被动防御,是被美国逼到份上的无奈之举,稀土是半导体、战斗机这些高精尖产品的核心材料,中国本来就掌握着全球主要的提炼产能,美国自己没本事建产业链,却天天卡中国脖子。 中国只是加强了出口许可管理,美国战略智库CSIS就急了,说这会把美国先进半导体研发周期推迟5到8年,欧洲政策分析中心更是坦言,就算西方国家砸20到30亿美元,建一个稀土加工厂都要5到7年,到2032年都赶不上中国的部分产能。 还有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也是因为美国先对中国船舶加征费用,中方才依法依规回应,商务部早就说了,这是维护市场公平的必要之举,怎么到美国嘴里就成了“胁迫”?这种只许自己动手、不许别人还手的逻辑,简直是强盗思维。 美国嘴上喊着“保护企业”“保障供应链安全”,实际上干的全是破坏市场规则的事,《芯片和科学法案》搞了大半年,特朗普都公开吐槽“给了数千亿美元却毫无意义”,企业拿了补贴也没见产能提上去,反而因为限制对华投资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反观中国,虽然被打压,但2025年已经有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企业实现了7纳米甚至5纳米工艺的小规模量产,华为不仅搞出了麒麟9020芯片,昇腾系列AI芯片还在云服务领域站稳了脚跟,这都是被美国逼出来的原创突破。 连郑永年都直言,美国的打压太晚了,中国已经从技术应用转向原创,现在专精特新企业遍地都是,就算没有外部技术,自己也能织起产业链。 那些被美国逼着选边站的企业也不好过,ASML对华销售占比从近半跌到25%,股价跟着晃荡,台积电、三星在美建厂也是犹犹豫豫,谁都不想放弃中国市场。 毕竟中国有4亿中产阶层,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不是美国靠政治施压就能抢走的,说到底,庞德伟和格里尔的声明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他们想掩盖的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和内心的虚弱。 自己先把全球贸易规则砸得稀烂,用国家力量打压企业,转头却指责别人“胁迫”,这种倒打一耙的本事确实练得炉火纯青。 但事实摆在那,华为没垮,中国稀土的话语权还在,全球企业依然愿意来华投资,这些都说明,霸权那套已经行不通了,真以为靠几句污蔑就能阻挡别人发展?未免太天真了。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75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