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20日报道,一网友去游玩后反映:当地一条巷子里20米的下坡路,居然装了

征途观史 2025-10-22 10:44:28

贵州贵阳,20日报道,一网友去游玩后反映:当地一条巷子里20米的下坡路,居然装了16条减速带!开车下去的颠簸感,就和坐船一样,有结石估计都能颠出来,网友认为这给行人和车辆出行来带了极 大的不便,没想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却出乎意料。[紫薇别走] 这段路的两侧,一边是热闹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另一边则是一所学校,上下学时段有许多学生和家长通行,由于人流量大,道路本身又比较狭窄,车辆在此处会车相当困难,正是这样的特殊环境,导致了减速带的大量出现。 减速带的设置并非越多越好,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连续减速带之间的间距建议为6米左右,而翠微巷这段路平均1.25米就有一条减速带,远超标准。 过于密集的减速带不仅影响行车舒适度,还可能增加车辆轮胎、底盘的损耗,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贵州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也明确提出,城市道路不得随意设置减速带,确需设置需经多部门论证并提前公告。 这条翠微巷的道路应该是一条允许车辆通行的背街小巷,还是一个应限制机动车进入的开放式步行街?如果能明确这个问题,当前的矛盾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思路。 如果被明确为步行街,机动车限行后自然无需如此密集的减速带;如果确定为车辆通行道路,或许可以通过实施单行、设置物理隔离或采用“蛇形弯彩色路面”等更温和的减速设计来替代,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通行体验。 安全无疑是首要原则,但实现安全的方式可以更加科学、人性化,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有效的城市治理需要更细致的规划、更透明的沟通以及更创新的技术方案。 网友热评: “这段路一边是学校,一边是网红打卡点,每天上下学时候,孩子、游客特别多,路又窄,车子不强制减速哪能行?” “虽然开车过是有点颠,但跟孩子们的安全比起来,这点不便利完全可以接受。” “这哪是减速带,简直是‘震动模式’全开!开车过去就像坐小船,颠得人七荤八素,对车子悬挂也是考验。” “这要是车上有点小零小碎,或者有肾结石,估计都能给颠出来。”  “装减速带的初衷是好的,但能不能优化一下?比如减少几条,或者改用更平缓的振动标线?” 如果你有权来规划这段路,你会怎么做?是支持保留现有减速带,还是有什么更好的高招,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通行体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锦囊妙计”!   信源:天眼新闻

0 阅读:75
征途观史

征途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