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选党主席,韩国瑜为什么仍未发声?   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奇怪,毕竟郑丽文

史之必然 2025-10-22 15:12:31

郑丽文当选党主席,韩国瑜为什么仍未发声?   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奇怪,毕竟郑丽文和韩国瑜的交情可是很深的。2018年韩国瑜竞选高雄市长时,郑丽文就是他的总发言人,天天帮着站台、辩理,把“战将”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段并肩作战的经历在政坛里算很深的渊源了。而且郑丽文这次竞选党主席前,还公开说过当选后会“100%配合韩国瑜”领导的“立法院”,韩国瑜选前也明里暗里帮过忙,按说该第一时间道贺才对,没出声反而透着点古怪。   其实,以韩国瑜最近的处境,他实在没太多精力立刻掺和党主席的事。9月底刚带着跨党派“立委”从日本访问回来,这趟行程闹得风波不小。本来说是去考察世博会、搞议会交流,结果他发言时老提“代表台湾整体”,还被日本的麻生太郎扯到“共享价值观”,大陆方面直接表态反对,岛内67%的民众也不认可,说他越权搞“外交”。   回来后一堆舆论等着国瑜回应,“立法院”还有一堆预算案要审,自己这边焦头烂额,哪有闲工夫马上对党内新主席的事表态?就像家里刚应付完一场风波,总得先收拾好自己的摊子,再去道贺别人家的喜事,不然显得心不诚,还可能被人抓着说“只顾党派不顾争议”。   更关键的是,郑丽文当选的背景不简单,韩国瑜贸然发声反而可能帮倒忙。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本质是“改革派”和“传统派”的对决,郑丽文靠着“世代交替”的口号,赢了郝龙斌代表的保守路线。她的支持者里有不满老官僚体系的年轻人,有想硬刚民进党的基层,还有看重她两岸立场的军系,但党内还有不少郝龙斌那边的老派势力没完全服气。   郑丽文刚上台最需要做的是整合派系,要是韩国瑜这个“立法院长”马上跳出来力挺,反而会让别人觉得“郑丽文是韩系的人”,那些老派势力可能更抵触,甚至给她扣上“派系傀儡”的帽子。韩国瑜吃过派系斗争的亏,当年在国民党内参选领导人时就因派系拉扯受了影响,现在自然明白,沉默其实是给郑丽文留足整合空间,让她自己立住威信。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两人现在的身份决定了要“避嫌”。韩国瑜是“立法院长”,管的是台面上的议事、预算、法案,属于“行政实务”的头头;郑丽文是党主席,管的是党内人事、选举布局、路线方向,属于“党务核心”。   台湾政坛向来讲究“党政分开”,要是韩国瑜这时候公开支持党主席,容易被对手抓住把柄,说他想“党政一把抓”,把党务和议事权都攥在手里。当年他就是因为“当高雄市长时请假选领导人”被罢免,落下“不务正业”的名声,现在肯定得守住边界,不越界掺和党务,免得再犯老毛病。这就像公司里的CEO和董事长,各管一摊,CEO要是天天对董事长的人事安排指手画脚,反而会乱了规矩。   郑丽文的“跨党背景”也让韩国瑜得悠着点。她早年是民进党人,后来才转投国民党,本来就被一些老党员视为“非典型国民党员”。虽然她现在强调“九二共识”、敢说“我是中国人”,但那些对她背景有疑虑的人,正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要是韩国瑜这个“老牌国民党员”太早就和她绑在一起,反而会让这些人更警惕,觉得“两人要联手排挤老派”。倒不如等郑丽文先拿出点实打实的党务成绩,比如把“蓝白合”的框架搭起来,或者稳住了军系和本土派的关系,韩国瑜再以“立法院长”的身份出来站台,既顺理成章,也能帮她巩固地位。   再说,政治表态从来不是越快越好,得看“火候”。郑丽文刚当选,还没召开第一次党全代会,也没公布核心的党务团队,现在说啥都太早。   等郑丽文把党内班子搭好,明确了接下来的改革路线,比如怎么推动年轻党员发展、怎么协调2026年的县市长选举,这时候韩国瑜再出来回应,既能针对性地表示“立法院会配合党务政策”,也能体现出两部门的联动,比现在空泛的“恭喜”管用多了。之前国民党前主席当选时,也常有高层隔几天才表态,就是在等合适的时机。   所以,韩国瑜不发声不是关系生分了,反而恰恰是考虑得太周全。既得先处理自己访日的后续争议,又要给郑丽文留足整合党内的空间,还得守住“党政分开”的边界,避开派系猜忌,等着最合适的表态时机。   政坛里的沉默往往比说话更有讲究,有时候不说比说更能帮到对方。说不定等郑丽文稳住阵脚,韩国瑜很快就会以“立法院长”的身份和她公开互动,到时候再表态,既体面又能给外界传递“国民党党政齐心”的信号,这可比现在急匆匆开口高明多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