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亡我之心不死,竟然于深夜,趁着我们都在熟睡的时候,攻击我们的中国科学院的授时中心,也就是“北京时间”。 202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一件事: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搞了网络攻击。 国家授时中心在陕西蒲城,是中科院下属的机构,咱们平时说的“北京时间”就是这儿生成和维护的。 它靠原子钟和卫星系统,让全国的时间同步特别准,误差能小到10万亿分之一秒。 别小看这准点的时间,通信、银行、电力、交通、测绘还有国防这些领域,全得靠它才能正常运转,就像国家运行的心跳一样重要。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日发的公告,这次网络攻击早在2022年就开始了。 具体时间线是这样的: 2022年3月起,美国NSA利用国外某品牌手机的短信漏洞,对授时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机下手。 这漏洞能让攻击者偷偷控制手机,把里面的敏感信息偷走,比如个人信息和工作上的数据。 到了2023年4月,攻击者竟然拿到了授时中心内部电脑系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一步钻进了内部网络。 而且他们不只是偷数据。 2023年8月到2024年6月这段时间,美国NSA用了一套新的网络作战工具,还拿出42种专门的网络攻击软件,对着授时中心的好几个内部网络系统使劲攻。 这些软件里有间谍程序、渗透工具,还有偷数据的模块,目的就是长期藏在里面监控。 他们选的攻击时间也挺贼,专挑北京时间半夜到凌晨,还利用美国本土、欧洲和亚洲的虚拟服务器当“跳板”,再用Tor网络这种方式伪造数字证书,把自己的真实位置藏得严严实实,想追踪他们特别难。 好在国家安全机关通过技术查证和情报分析,拿到了确凿证据,比如被偷走的数据痕迹和攻击工具的特征代码。 万幸的是,这次攻击及时被发现并拦住了,没造成实际破坏。 不过美方到现在还没正式回应。 可能有人会问,授时中心看着挺低调的,美国为啥非要攻击它呢? 其实得从好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地缘政治是主要原因。 美国把中国当成了战略对手,尤其是在5G、卫星导航、量子通信这些高科技领域。 攻击它,很可能是想削弱中国在太空和通信领域的自主能力。 其次,技术上的漏洞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 比如CVE数据库(专门记录漏洞的地方)里记的类似漏洞(像CVE-2022-22675),国外的手机品牌(比如苹果、三星)的软件服务,经常被情报机构利用。 这些漏洞能让攻击者远程执行代码,偷偷偷数据还不被发现。 第三,美国的情报需求也推动了这次行动。 美方说不定是想通过偷数据,了解中国的时间同步技术,甚至干扰咱们可能的军事行动。 美国攻击中国国家授时中心这事儿,不只是一次技术上的对抗,更提醒咱们现在国际网络规则还不完善。 你对这事儿有啥看法?你觉得这是地缘政治必然导致的,还是科技竞争带来的副产品?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10月19日,美国攻击中国授时中心,离爆点只差一步之遥了!国家安全机关公布消
【41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