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派宪兵去枪毙91师师长戴海荣。宪兵刚闯进师部,戴海容命令卫兵:这几个家伙,竟敢直呼老子的名字,把他们毙了。[微风] 廖耀湘当时面临的压力极大,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蒋介石严令收复锦州,廖耀湘兵团西进途中在黑山遭遇顽强阻击。 他把最硬的骨头丢给非嫡系部队,1军91师负责主攻大白台子阵地,而自己的嫡系新1军、新6军却按兵不动。 这种区别对待让71军官兵愤懑不已,军长向凤武私下抱怨“这是把我们当炮灰使”。 戴海荣的临阵畏战是有原因的,这位湖北天门出生的将领,从南京中央军校毕业后一路升迁至师长,抗战时期曾英勇作战。 但到1948年,他早已不是热血青年,在娶了几房姨太太、积攒大量金条后,变得格外惜命。 面对解放军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他命令副师长马鹤峰前线指挥,自己躲在后方“运筹帷幄”。 当部队进攻受挫时,他甚至采取“打打停停”的拖延战术,导致战场僵持。 廖耀湘在高地望远镜里看到戴海荣躲在掩体后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 10月23日下午,他派出兵团直属宪兵队执行军法。 这些宪兵平时骄横惯了,闯进师部就直呼其名,正好给了戴海荣发作的借口。 戴海荣深知反抗军令的后果,但更怕当场被毙,于是抢先下令卫兵:“这些可疑分子动摇军心,就地正法!” 枪声过后,宪兵尸体横陈,戴海荣立即带着小老婆和金条奔逃。 这场内讧暴露了国民党军的系统性问题,廖耀湘兵团内部嫡系与非嫡系矛盾深重,新1军、新6军装备精良却保存实力,71军这样的杂牌军被迫充当先锋。 当戴海荣逃往沈阳时,军长向凤武故意放水,表面追截实则纵容,而这种派系隔阂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埋下种子,到内战时期愈发尖锐。 戴海荣的逃亡后,在沈阳机场被宪兵认出,他却用金条买通关卡飞往北平。后来听说武汉重组71军,又找故交熊新民谋得副军长职位。 但终究纸包不住火,白崇禧得知他杀宪兵、临阵脱逃的事后,将其革职查办。 不过戴海荣再次用金条开路,最终携家带口逃往香港经商,晚年得以善终。 戴海荣事件十天后,廖耀湘的兵团在辽西平原全军覆没。 当这位号称“东方巴顿”的将领化装成商贩逃跑时,被民兵识破。试图用金条贿赂对方反被扣押,最终沦为战俘。 被俘初期他仍不服气,但在战犯管理所经过改造后逐渐醒悟,晚年曾感慨“共产党确实让中国站起来了”。 戴海荣的选择代表了一类国民党军官的生存哲学,他们从革命者蜕变为利益集团,把军队当作捞取个人资本的平台。 相比之下,解放军将领如韩先楚、梁兴初等人,始终与士兵同吃同住,冲锋时喊的是“跟我上”而非“给我上”。这种差异最终决定了两军较量的结果。 历史没有如果,但值得深思。假如廖耀湘能公平对待各部,假如戴海荣能恪尽职守,辽西战局或许会有变数。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一个失去理想信念的军队,纵有美式装备也难逃失败命运。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派宪兵去枪毙91师师长戴海荣。宪兵刚闯进师部,戴海
理大国迷雾
2025-10-22 15:47:11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