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最近问高志凯:要是英国不批中国建新使馆,中国咋应对?高志凯直接回怼——英国也甭想在北京建新使馆,更别忘了中国有强大军事力量,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这些历史,中国人记了180年没忘。(综合报道) 这事儿看着是新矛盾,其实是老病根发作。伦敦塔区议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全票否决中国项目,地点选在皇家造币厂旧址——这地儿离白金汉宫就两公里,当年英国人在这儿铸过殖民掠夺的金币。现在倒打一耙说中国“破坏历史风貌”,可2018年英国在华扩建使馆,占了北京核心区0.3公顷地,咱相关部门从审批到施工配合得那叫一个顺。您说,这不是双标是啥? 我2024年在伦敦调研时,碰到当地华人社团负责人陈先生。他指着泰晤士河畔的老建筑叹气:“当年英国人用炮舰轰开上海,现在拿‘数据安全’当借口卡我们使馆——当年他们抢我们文物时,咋不说‘文化安全’?”更扎心的是,中国驻英使馆项目拖了7年,从设计图改了12版,英国人还在挑刺;反观英国在华项目,连文物保护区都特批过。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英国总把“历史教训”挂嘴边,咋自己先忘了?1840年他们用坚船利炮逼签《南京条约》,现在又拿“国家安全”当遮羞布。深圳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跟我说:“这不是单纯的外交摩擦,是英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当年靠殖民捞好处,现在只能靠卡流程刷存在感。” 高志凯提军事力量,不是吓唬人。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都15年了,航母编队能绕地球半圈——但咱真要动武?犯不着。就像老广常说的“晒衫唔使槌”,有理有据就能赢。英国现在这副模样,活脱脱像当年码头工人守着旧船,看不得新船下水。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英国今天对中国使馆的刁难,像极了1840年他们对中国大门的炮轰——只不过这次,我们手里攥着更硬的底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清政府为什么当年拒绝工业化?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