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沒想到吳石将军的女儿吳兰成竟然在内蒙古的牙克石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25年!

小茹吖 2025-10-22 20:55:01

谁也沒想到吳石将军的女儿吳兰成竟然在内蒙古的牙克石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25年! 最近《沉默的荣耀》这剧火得人心头发热,不少人看完都被吴石将军、朱枫女士这些烈士的故事戳中 —— 他们在台湾为了国家豁出性命,那份勇气和信念,搁谁看了都得肃然起敬。 但很少有人知道,吴石将军还有个留在大陆的女儿,叫吴兰成,她愣是在内蒙古牙克石那片寒冷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整整 25 年。 说起吴兰成的起点,其实挺高的。她是 1953 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那时候的上海第一医学院,搁现在就是医学圈的 “顶流院校”,师资是国内最顶尖的,设备也是当时最先进的。 按说吴兰成凭着这个学历,留在上海过安稳日子一点问题没有,可就因为父亲吴石的身份问题,她没留在大城市,反而被分配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牙克石林场医院。 牙克石那地方,搁五十年代真不是好待的。 它属于呼伦贝尔盟,冬天最冷的时候能飙到零下 40 度,风刮在脸上跟刀子割似的,出门走一会儿睫毛上都能结霜。 林场又在深山里头,医院就是几间矮趴趴的平房,里面的设备简单得可怜 —— 只有听诊器、血压计,连个正经的消毒锅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高端医疗仪器了。 来这儿看病的,全是林场的伐木工人,平时不是被树枝刮得满身伤,就是被木头砸着腿,冬天还常有人冻得手脚发乌、甚至冻僵,半夜里急诊电话一响,吴兰成就得背着沉甸甸的药箱出门。 刚去的时候,吴兰成还遇到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 听不懂当地话。 工人师傅们说话总掺着点蒙语词汇,还有不少当地的土话,她跟病人沟通都费劲,有时候病人说半天哪儿疼,她只能干着急。 但她没等着别人来适应自己,每天跟着医院的护士、林场的工人学说话,兜里揣个小本子,听见不懂的词就赶紧记下来,晚上回到宿舍,就着油灯一点点琢磨意思。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过着,一晃到了 1973 年。这一年,吴石将军的烈士身份终于被正式确认,民政部还发了烈士证明。 组织上专门找吴兰成谈话,说可以调她回北京,还能安排进协和医院或者北京医院 —— 这俩医院在当时可是全国顶尖的,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专业发展机会,都比牙克石好太多了。 吴兰成当时其实也动心了,毕竟离开上海这么多年,她也想回大城市,跟亲戚们团聚,也想在更好的平台上做医生。 可她回牙克石林场医院一看,心里又犯了嘀咕。 那时候医院刚招进来三个新护士,都是当地的小姑娘,刚高中毕业,没受过专业的护理培训。 她跟组织上说:“要不我再等一年吧,这几个姑娘还没上手,我把她们带出来,能独立干活了我再走,不然我走了,病人没人好好照顾。” 这一年里,吴兰成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教新护士上。 直到第二年,这三个新护士终于能独立处理常见的病症了,扎针又快又准,处理外伤也有模有样,遇到紧急情况也能稳住神,吴兰成才放心收拾东西准备走。 从 1953 年到 1978 年,吴兰成在牙克石整整待了 25 年。这 25 年里,她从一个刚毕业、带着点青涩的年轻医生,变成了林场工人眼里 “最靠谱的吴大夫”。 她在能回北京、能去顶尖医院的时候,没先想着自己的好日子,反而先顾着林场的病人和没上手的新护士,这种责任和担当,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实打实靠行动做出来的。 《沉默的荣耀》让我们记住了吴石将军这些烈士,他们的牺牲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他们的故事也该被一代代人记住。 但像吴兰成这样的家属,在背后默默承受、默默奉献,同样值得我们放在心上。

0 阅读:43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