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排12万吨超越福特?中国超级核航母初具雏形,打破全球航母上限 最近,国际社会的目光全都盯在中国新一代超级核动力航母身上。各种卫星照片和报道齐刷刷地出炉,议论纷纷:传说中的12万吨级别核航母,真要把美国“福特”号比下去了? 这艘巨无霸,正悄然改写全球航母格局,外界都在猜,中国是不是准备打破航母历史的新天花板。 福建舰刚要交付,大连造船厂那边分段结构合拢的进度已经不藏着掖着了。 卫星图一曝光,舰体轮廓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长度初步估算335米,水线宽度44米,光这身板就把“福特”号甩下一大截。 12万吨的满排,核动力驱动,舱里还藏着电磁弹射器,这架势,谁看了不说一句“内卷”到极致? 外媒忙不迭分析,称这标志中国造舰技术的“加速度”模式开启。这不是简单造个大船,是摸着美国过河之后,直接奔着刷新世界纪录去的。 仔细琢磨这艘超级航母,参数可不是闹着玩的。卫星公司拍到的分段进度,已经到了主结构合拢阶段。有人说,这比福建舰的建造节奏还快。 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航母,也是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已经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可大连这艘新航母,排水量一下顶到12万吨,长度335米,舰载机数量上看,90架起步,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未来无人机都能往里塞。 两台核反应堆加持,环球时报和新华社都不吝溢美之词,称这背后是中国工业体系的硬实力。不是说越大就越厉害,但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说明中国这条路已经越走越宽。 和美国“福特”级相比,这艘中国新航母的优势不只在体型上。福特号号称全球最先进,332米长,75架舰载机,电磁弹射、自动化程度高。 可它服役到现在,F-35C隐身机还没完全适配,部署周期也长,三年里真正能出海的时间只占一半。 反观中国新航母,核动力让它不挑油,远洋自持力更强,舰载机数量和种类全方位升级,还有望形成有人和无人机混合编队,这种体系,等于提前进入未来海战的门槛。 美国虽然航母经验丰富,但新航母一旦“代差”被拉近,很多传统优势就要重新洗牌。历史上日本二战时期也曾靠技术领先一度风头无两,但太依赖纸面参数,反而被现实打了个措手不及。 中国这次没有走“求大求全”的老路,而是边追边学,边学边超,把“摸着美国过河”变成了自己的节奏。 航母越造越大,背后的逻辑其实挺实在。中国的海洋战略早就发生变化,东南沿海不缺基地,但远洋投送力量短板明显。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也搞过CVNX计划,纸面上设计到12万吨,最后还是没实现。 中国这次直接把美国的PPT变成了现实,这背后是一整套工业体系支撑。新航母如果真如传闻那样,能适配未来六代战机、无人机,甚至歼-36原型机,那就是给中国海军未来几十年都打下了底子。 吉布提海外基地虽然有了,但毕竟数量有限,远洋部署时间靠的还是航母本身的“家底”。而且,055A驱逐舰等新一代护航舰艇的加入,让体系作战能力水涨船高。 航母大型化,表面上是面子,实际上是中国必须要有的“底气”。但这事不能光看热闹,体型大了,运营、维护、人员配套、全球影响力也都得跟得上。 专家分析,航母大型化会让印太的军备竞赛加剧,平衡被打破,但中国的节奏更讲究稳扎稳打,没必要一味比拼“谁家航母最大”。 现在回头看,这次中国超级核航母风头出尽,参数确实亮眼,但“超越福特”到底成不成立,还得时间来检验。航母不是越大越好,最终还得贴合国家战略,服务整体安全需求。 无论外界怎么议论,中国海军的进步是看得见的。六代机、无人机时代,航母角色也会变。各国与其互相猜忌,不如多点对话,别把误判当成了常态。
新航母正在建造,建造的船坞比福建舰的四号船坞还要大些,而新航母水线分段在船坞内又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