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敢相信,曾经被捧上天的于东来,怎么就在短短几个月里完全变了个样?那个口口声声说“员工幸福第一”的企业家,如今干出来的事,一件比一件让人寒心! 胖东来,这家被《人民日报》点赞“重新定义商超温度”的企业。 曾让无数人相信“商人也能把良心放第一位”,而创始人于东来更是被捧成“完美老板”的代名词。 可谁能想到,短短半年时间,这位“神坛上的企业家”却接连陷入争议,曾经的光环碎了一地。 这场舆论风暴的起点,是西贝的预制菜风波。 2025年9月,罗永浩在社交平台炮轰西贝“用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冒充现炒菜”,网友顺着线索扒出后厨更多问题食材,舆论瞬间一边倒。 就在这时,于东来突然站出来发声,哪有完美的企业?西贝、海底捞这些牌子,已经让我们吃得很放心了。 大伙愣了,这还是那个总替消费者说话的于东来吗? 没等网友缓过神,西贝后厨的问题被越扒越多,于东来悄悄删了帖子,把账号设成私密。 可没过两天,他又冒出来劝大家“理性看待”,还让罗永浩“多体谅企业家的难处”。 这下网友彻底炸了,评论区全是“你站资本家那边了?”的质问。 更没想到的是,“考研界纪检委”汤家凤突然插了进来。 这位平时讲数学题的老师发了条视频,直指于东来,消费者买你家东西,是认你的服务和质量,不是要认你的价值观! 视频刚发两小时,点赞就破了百万,“汤家凤硬刚于东来”的话题播放量飙到50多亿。 面对“蹭热度”的质疑,汤家凤连着发两条视频回应,说自己不带货不缺流量。 对外说话频频“踩雷”,胖东来内部的“家文化”滤镜也开始出现裂痕。 今年1月,于东来的内部讲话视频流出来,他说“加班得申请,没批就下班”。 本想彰显对员工的体恤,结果评论区全是冷嘲热讽,是不是利润降了才装好人? 有知情人说,胖东来全年57天闭店休息,闭店时房租工资照发,去年净利润率掉了1.2%。 可网友根本不关心这些,只觉得他在“玩话术”。 更让老员工寒心的是去年10月的事。 一位在胖东来干了12年的大姐,整理货架时手里拿着POS机,没第一时间接待顾客,就被公司开除了。 虽然法院判胖东来赢,说规章制度合法,但网友不买账,12年的‘家人’,一次疏忽就扫地出门? 以前说的‘委屈奖’是摆设吗?”要知道,胖东来之前总宣传“员工每天只上6小时班,年假40天”。 可这次的事,让不少员工觉得“家文化”有点虚。 争议还没平息,胖东来又因“收费参观”被推上风口。 光明网10月22日报道,胖东来微信公号宣布设“开放日”,企业级参观每人收2万元,每月还限额30人。 消息一出,网友立马翻出旧账,以前说愿意分享经验,现在学榜样要交‘门票钱’? 要知道,胖东来当年能火,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它“不唯利是图”,可这2万元的参观费,像戳破泡沫的针。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对电影《731》的表态。 9月18号,这部筹备十年、聚焦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当天公映,无数观众看完直呼“勿忘国耻”。 因为胖东来有院线资源,网友都盼着他说句公道话,结果他却发文,世界上仇恨太多了,传播美好才能走向光明。 这话瞬间点燃怒火。有网友怒怼,这不是仇恨,是历史!当年你店铺被烧,是员工顾客凑钱帮你站起来,现在怎么连铭记苦难都不懂了? 可这次,于东来既没删帖也没解释,沉默着任凭评论区炸开锅。 曾经那个敢跟资本叫板的“实在人”,好像突然消失了。 其实回头看,于东来真的变了吗?胖东来的无理由退货政策没改,员工工资还是行业顶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显示,它的顾客满意度仍有96.8%。 可为啥大家的态度变了?因为我们当年把他捧得太高了,把胖东来的“好服务”当成了于东来的“完美人设”,忘了他本质还是个要算账的商人。 高福利背后是精准的成本控制,闭店休息的底气是多年攒下的口碑。 就像标题里说的,“真的不敢相信曾经被捧上天的于东来变了样”,可或许变的不是他,是我们的期待。 我们总爱造神,把企业家当成完美的道德标杆,却忘了企业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 于东来的舆论危机,其实给所有人敲了警钟:神坛从来不是避风港,而是放大镜。 评判一家企业好不好,不该看老板的话有多动听,人设有多完美。 要看货架上的商品新不新鲜,员工脸上有没有笑容,退货时会不会受委屈。 毕竟,真正的好企业,从来不是靠口碑滤镜撑起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 当我们放下对“圣人”的期待,或许才能真正看懂商业的本质,也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