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村民掘开了的武松墓,文物专家赶到后,吃惊的说:“原来这才是真相,《水浒传》骗了我们数百年!” 说起武松,大家脑子里先蹦出的准是《水浒传》那版:山东汉子,身高八尺,拳打蒋门神,景阳冈上空手擒虎,为武大郎雪恨,杀潘金莲西门庆,一路闯荡上梁山,征方腊时断臂,招安后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寿终正寝。 听起来热血沸腾,义气冲天,可这故事听多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为什么?因为施耐庵写书时,爱改编历史,添油加醋,让人物更传奇。 真实武松跟书里差了十万八千里。1964年杭州西湖边一挖,墓碑现世,专家一看碑文,傻眼了:这人矮墩墩的,早亡狱中,哪有半点小说风采? 武松生在宋仁宗时候,河北清河县穷苦人家出身。家里就他一杆独苗,没啥哥哥武大郎。小时练把式,长大走江湖卖艺,靠拳脚混饭吃。去杭州闯荡,在涌金门摆摊,演示棍棒刀法,围观百姓扔几个铜板,够他买馒头果腹。 但武松性子直,爱管闲事,见官吏欺负小贩,就上前理论,帮着出头。久而久之,名声传开,当地知府高俅注意到了。高俅这人,表面清正,实际拉帮结派,手下缺打手,就把武松招进衙门,当捕头。 进衙门后,武松干得卖力。高俅派他巡街抓贼,办赈灾分粮,他腿勤手快,百姓有冤就找他伸张。俩人搭档,高俅表面为民,武松出力,两人得罪了不少权贵。高俅后来升太尉,武松跟着沾光,但这也埋下祸根。 高俅儿子高衙内,仗势欺人,横行霸道,调戏良家妇女,敲诈商户,杭州城里怨声载道。武松看不下去,几次劝高俅管管儿子,高俅敷衍了事。结果,高衙内越发嚣张,一天出巡,轿子晃荡街头,鞭子抽路人,武松忍无可忍,抄家伙冲上去,一刀结果了高衙内。 高衙内死,高俅气疯,联合蔡京发力。蔡京是当朝大佬,太师位高权重,手握生杀大权。他下令严办,武松被抓进大牢。本来刺杀官员,罪名不小,但高俅蔡京联手,狱卒使尽酷刑:夹棍压指骨,烙铁烫肉皮,拉肢架子伸筋骨。 武松扛了几天,身上伤痕累累,三十出头就咽气了。官兵扔尸荒野,百姓偷偷捡骨头,裹布浅埋西湖边,立块碑记其事。碑上刻得清清楚楚:清河武松,卖艺从戎,刺衙内,殛于狱。 对比小说,差异大得离谱。梁山好汉、征方腊、断臂出家,全是施耐庵脑补。 为什么改?宋元话本流传时,民间爱听英雄传奇,作者就按需加工,矮化高俅为小吏,拔高武松成巨侠。结果,书火了,历史模糊了。 武松墓今儿个啥样?修复后成西湖景点,碑亭柳树,游客驻足读字。碑上小楷密密麻麻,讲他从清河到杭州,卖艺入衙,行侠落难。 杭州地方志有载,临安县志提过类似义士事迹,佐证武松确有其人。
越南曾请求回归中国!却遭到乾隆拒绝,如今才懂他多有远见乾隆五十三年,越南阮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