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断中国粮,饿死十几亿人?美国驻日大使曾扬言,如果中国不按他们的规矩来,就要掐断中国的粮食供应,看来美国至今还没搞清现实,或许他们还以为中国得靠他们的恩赐才能吃饱饭吧? 华盛顿的鹰派们盘算着用粮食当武器,扬言一刀切断,就能让东方大国跪地求饶。可这出老掉牙的戏码,在2024年8月的亚太热浪中重演,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在彭博社镜头前直言不讳:中国粮食安全是最大软肋,不听话就断供。14亿人真会饿肚子?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步,谁都清楚,美方总爱玩经济胁迫的老把戏。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再到如今瞄准粮食链条,无非是想逼中国就范。2024年上半年,美日同盟加紧脚步,华盛顿频频拉拢东京,强化“印太战略”的围堵架势。伊曼纽尔作为前白宫幕僚长转战东京,本该低调处理盟友事务,却偏偏在8月2日的阿斯彭经济战略小组会议间隙,接受彭博采访,大放厥词。他直指中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粮食进口依赖度高,农业生产力落后于发达国家。这话听着耳熟,像是美方一贯的“中国威胁论”变奏曲,目的是制造恐慌,搅乱全球供应链。 粮食问题在美国人眼里,总被当成中国“阿喀琉斯之踵”。伊曼纽尔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中国每年进口大量大豆、玉米,主要用于饲料,不是直接喂饱民众的口粮。他暗示,美方掌控全球农产品贸易命脉,若中方不按“国际规则”走,就从这里下手,切断供应线,顺带提一句能源通道也易卡脖子。听起来冠冕堂皇,骨子里透着霸道:你们得听我们的,不然就让你们尝尝饥饿的滋味。这位大使的话一出口,迅速登上美媒头条,标题一个比一个耸动,像是给盟友打气,也像是给国内鹰派递梯子。全球舆论哗然,亚太国家暗自掂量,这是否预示新一轮贸易壁垒升级。 中国这边,从来不吃这一套。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8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点名回应:美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暴露了其霸权主义本质,只会让国际社会看清谁在破坏稳定,谁在挑起对抗。林剑强调,中国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绝不会屈从外部压力。这回应来得及时,语气坚定,瞬间平息了国内些许浮躁。想想看,美方这套逻辑站不住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生产早已从温饱型转向高水平自给。2023年粮食总产量超6.9亿吨,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东北黑土区、水稻主产区,这些地方的亩产早已不是从前那二三百斤的模样,现在轻松破千斤。科技加持下,杂交水稻、精准农业,让土地吐出更多金子。 说起进口,美方总爱拿大豆说事。中国确实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但这多是为畜牧业服务的饲料需求,不是民生饭碗的必需品。早在中美摩擦升级时,中国就及时调整策略,转向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伙伴。2023年,从巴西进口大豆超过5000万吨,阿根廷也补上不少份额。美方若真铁了心不卖粮,先得问问自家农民同不同意。中西部农场主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的玉米、小麦堆积如山,找不到买家,损失谁来赔?美国农业出口协会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中国市场占美农产品出口的20%以上,断了谁更疼,还用多说? 更深层看,这事暴露美方对全球格局的误判。他们还活在上世纪的幻觉里,以为中国经济命脉捏在他们手里,得靠美式恩赐过日子。现实呢?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早就是国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锤定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水利工程遍布全国,种子攻关日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农民伯伯们笑逐颜开,仓库里粮袋子摞得老高。进口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巴西的船队靠岸时,码头热火朝天,阿根廷的谷物源源不断,这些多元渠道,让中国供应链韧性十足。 美方这种恐吓,换来的是国际社会的侧目。东南亚国家、欧洲伙伴,谁不明白单边主义害人害己?菲律宾、越南这些邻居,早尝够了美式“保护”的苦头,转头就加强与中国的农业合作。2024年“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技术交流让南美产量蹭蹭上涨。反观美国,国内通胀高企,农民游说团频频进京,抱怨出口受阻。伊曼纽尔的话音刚落,华盛顿农场主就公开抗议,称这会毁掉他们的生计。全球贸易本该互利共赢,美方却总想当老大,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大棒。长此以往,只会加速盟友离心,孤立自己。 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还在于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无论外部风浪多大,中央总把老百姓的饭碗端得稳稳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农村电商卖出新鲜蔬果。2024年,河南小麦区机收一片忙碌,产量稳居全国首位。这样的自力更生,让任何外部威胁都成空谈。 回头看伊曼纽尔的扬言,不过是美式焦虑的又一出闹剧。他们担心中国崛起,坐不住阵脚,就祭出过时武器。可惜,算盘打得响,现实不认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搞霸凌,不玩零和博弈。粮食安全是底线,更是自信源泉。未来中美互动,多些对话,少些对抗,才是正道。国际社会期待的,是合作共赢,不是谁饿谁的冷战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