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开心得太早! 在我们都在笑话荷兰抢安世抢了个寂寞的时候,没想到昨晚商务部部长

史之春 2025-10-23 20:49:17

不能开心得太早! 在我们都在笑话荷兰抢安世抢了个寂寞的时候,没想到昨晚商务部部长就出马与荷兰通话了,可见我们对荷兰这般蓄意的操作不能掉以轻心。   好多人觉得荷兰这波操作特滑稽,费老大劲“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结果中国反手就出了两道禁令:一边不让安世中国的工厂出口零件,一边管制稀土出口,等于把这家公司的“手脚”全捆住了。   因为安世70%的封装业务都在中国,没了中国的产能,荷兰手里的公司就是个空壳子,连产品都交不出去;更要命的是,荷兰的宝贝疙瘩阿斯麦光刻机,核心部件得用中国的稀土,库存撑不了俩月,生产线改起来得一年半。这么一看,荷兰确实像抢了块没用的牌匾,难怪大家都笑它。   可商务部部长特意跟荷兰通话,绝不是为了笑话他们,而是看透了这事儿背后藏着的大风险。荷兰哪是真想要安世这个公司啊,它是想搞个“示范”,把“抢中资企业”这事儿变得看起来“合法合规”。   你看它找的理由多唬人,搬出了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说什么“危害欧洲经济安全”,还扯安世“治理有缺陷”,可真要让它拿证据,又啥都掏不出来。这套路其实就是先找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由头,再让政府直接插手企业经营,把中资控股的公司控制权抢过来,关键是还想让全世界觉得“这事儿做得对”。   为啥要立这个坏规矩?背后少不了美国在推波助澜。有法院文件都露出来了,美国早就跟荷兰打招呼,说只要撤掉安世的中国CEO,就不把安世列进实体清单。荷兰本来就是跟美国走得近的“跨大西洋派”,之前在光刻机出口上就配合美国卡中国脖子,这次干脆直接动手抢公司,其实是在帮美国搞“科技围堵”。   但荷兰也不傻,它不敢自己担骂名,就想先把“政府以安全为由接管中资企业”的先例立起来,以后美国再让其他盟友这么干,大家就有“范本”可抄了,都能说“你看荷兰当初也这么做,这是合规的”。   这招可比单纯抢个公司阴多了。要是这规矩真立住了,以后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不管做得多好,人家随便找个“安全”的借口就能给你收走,那谁还敢去海外做生意?   而且其他国家一看荷兰这么干没受重罚,说不定也会跟着学,到时候中国的海外资产都得面临风险。就像邻居家有人开了抢东西的头,还说抢得“合理”,要是不及时制止,保不齐下次就轮到自家了。商务部这时候站出来,就是要明确告诉荷兰:你这套路我们看穿了,想立坏规矩没门。   荷兰自己其实也心虚,它知道这事儿做得不地道,所以才主动找中国通话。它手里的安世没法正常运营,阿斯麦又被稀土卡着脖子,欧洲的汽车厂更急得跳脚——安世的汽车芯片占了全球40%的份额,欧洲车企库存就够撑几周,真断供了就得停产,德国汽车协会都公开喊着要“快速解决”。这些压力让荷兰扛不住,可它又不想轻易放弃立规矩的打算,所以想通过通话摸中国的底线,看看能不能既保住点面子,又少受点损失。   中国的反制措施看着是针对安世和稀土,其实也是在破荷兰的“规矩梦”。我们明确说了,荷兰这是“过度干预”,是“地缘政治偏见”,根本不是什么安全问题。商务部部长在通话里特意强调要“秉持契约精神”“保护中国投资者权益”,就是要戳破荷兰的借口:企业经营得好好的,政府凭啥随便插手?所谓的“安全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同时也让其他国家看看,想抢中国企业,就得付出代价,阿斯麦停产、车企断供就是例子,谁学荷兰谁倒霉。   现在这局面其实是在掰手腕,荷兰想立坏规矩,中国就得把这规矩砸了。大家笑话荷兰抢了空壳子没问题,但不能真觉得它傻,得明白它是在打“制度陷阱”的主意。商务部及时出手沟通,就是要把话说透:你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别搞这些虚的,把公司还给中方,好好遵守市场规则;要是还想立坏规矩,那我们的反制措施只会更硬。   说到底,荷兰抢安世这事儿,表面是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实际是规则制定权的较量。它想把“强权抢企业”包装成“合法操作”,我们就得让它知道,这招不管用,还得付出惨痛代价。现在笑话归笑话,但必须盯着荷兰的下一步动作,绝不能让它把这坏头开成气候,不然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

0 阅读:90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