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走了,我才知道一个事儿,有点颠覆我的三观。 中国最牛的大学,根本不是清华北大。 哪是什么草台班子?分明是中国教育的巅峰。 这说的就是西南联大啊!铁皮教室漏雨叮当响,糙米饭混着砂石叫“八宝饭”,可陈寅恪、闻一多这些大师就在这儿开课,课程追着国际前沿跑。梅贻琦说“大学非有大楼,乃有大师”,在这儿真是刻进了骨子里。 8年就3300多毕业生,却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200多学子直接投笔从戎,把学问当成保家卫国的武器,这格局太顶了! 现在总比楼多高、排名多靠前,却忘了教育的根是“刚毅坚卓”的精气神。硬件再好,没了这份家国情怀和治学初心,又能养出多少真人才? 说到底,能撑起教育的从不是高楼大厦,是大师的坚守和学子的赤诚。你觉得现在的校园里,这份联大精神该怎么捡回来?

泫伶龙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校园遭到日军破坏。为保存教育力量,国民党教育部决定三校南迁,在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这规格这配置,能不强吗?
一期一会
以前校长为教授和学生服务的 教授专心做学问和教书 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