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雅安一小孩拿着72克黄金首饰去卖,金店老板以10元1克的价格,将这些价值7万的黄金全部回收,并发了一个视频到网上,没想到网友不但没有指责,反而夸赞老板做得对。 事情发生在10月23日下午,天全县的阳光透过金店橱窗,照在男孩略显局促的脸上。 他约莫14岁,怀里的蓝色布包被攥得发皱,打开来是一只儿童手镯和一条项链,项链内侧的钢印清晰印着“2008”,显然和男孩的年龄对不上。 收黄金不?我妈让卖的,男孩声音不大,却主动报出“10块一克”的价格,张明心里当即“咯噔”一下。 从业十几年,张明见过不少急售黄金的人,却从没碰过这么小的孩子单独来卖贵重物品。 他捏了捏手镯,冰凉的触感带着老金特有的温润,再看男孩躲闪的眼神,立刻猜到这金饰多半是偷偷拿家里的。 当时第一反应是不能收,但又怕直接拒绝,孩子转身就找街边那些无牌回收点。 张明后来在采访里说,他从小听着父母“诚信为本”的教诲做生意,店里还常帮邻里调解纠纷,真要是看着孩子往火坑里跳,良心上过不去。 于是他故意开出10元/克的超低价,这连市场价的2%都不到,正常黄金回收价得是当日金价的85%到90%。 收完金饰,张明没像往常一样入库,反而把称重单和首饰一起摆在柜台显眼处,全程录了视频,配文“谁家孩子卖了72克黄金,速来认领,只要退我720元”。 紧接着发到了十几个社区业主群,还拨通了辖区派出所的电话。 不到两小时,一对夫妇就急冲冲闯进店里,女人脸色发白,男人攥着手机的手都在抖,老板,是我们家孩子拿了他奶奶的嫁妆! 原来这堆金饰是男孩奶奶的陪嫁,藏在衣柜抽屉里,被孩子翻出来后想换零花钱。 家长当天午睡时没看住孩子,醒来发现金饰不见了,正急得四处找,就看到了业主群的视频。 张明当场把金饰原封不动地还回去,看着家长抱着手镯掉眼泪,只轻声提醒,以后贵重东西得放好,也得跟孩子说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 后来,他特意在店门口挂了块新牌子,上面“童叟无欺”四个字格外醒目,而那只手镯,最终又重新戴回了男孩奶奶的手上。 老板这波看似“亏本”的操作,实则藏着双重智慧。 他选10元/克的价格,既避免了“趁火打劫”的嫌疑,又悄悄切断了孩子的变现诱惑。 拿到720元的男孩没觉得卖黄金多赚钱,自然减少了下次再偷拿财物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这短短的交易时间为他争取了联系家长的空隙,没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然而孩子的无知背后,是家庭监护的疏忽;商家的选择背后,是社会责任的重量。 守护孩子和家庭财产,从来不是某一方的事。 家庭把好“监护教育关”,商家守好“社会责任关”,社会织好“规范保障关”,这三重守护搭起来的责任网,才是最坚实的屏障。 就像那10元一克的黄金交易,看似微小,却点亮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5-10-23发布:金店老板10元一克回收孩子7万元金饰后退还家长:怕他拿去不正规的店真给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