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4年,新婚三天的丈夫,上前线打仗不幸牺牲。不料,她的妻子却立马改嫁给了他的亲哥哥,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在祭拜丈夫时,竟然抱着墓碑嚎啕大哭。 2014年,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女人紧紧抱着一座墓碑,墓碑上的照片是一名年轻军人,正是王长献。 女人哭着说:“王长献,交代我的事我都办好了……你让我替你尽孝,我都做到了……”这个女人就是谢玉华,她这不是普通的祭拜,而是向牺牲30年的丈夫“汇报”自己完成了当年的嘱托。 当年,22岁的谢玉华和军人王长献相爱决定结婚,谢玉华的父母不同意,因为王家条件不好,家里有五个兄弟,父母都是农民,大哥还有残疾,但谢玉华觉得两人感情好,不在意这些,还是嫁给了王长献。 可两人只做了三天夫妻,1984年,王长献就接到归队命令,要去老山前线打仗,临走时,王长献拉着谢玉华的手说:“在家好好照顾爸妈和大哥。”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成为他最后的遗言。 不久后,王长献牺牲的消息传来,谢玉华非常悲痛,甚至想过跟着丈夫一起去,但想到丈夫临走时的嘱托,她冷静了下来,觉得自己必须完成这个任务。 为了名正言顺地撑起王家,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嫁给王长献有残疾的大哥,而大哥比她大十几岁。 外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甚至还对她有质疑,但谢玉华心里清楚,这是能让自己一直留在王家、照顾这个家的唯一办法。 改嫁后,她的身份从容易离开的“遗孀”,变成了法理和情理上都该留在王家的“儿媳”和“妻子”,她用自己的名声和未来换来了守护王家的资格。 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谢玉华承担起了整个家的重担,她要照顾残疾的丈夫,伺候年迈的公婆,还要抚养几个年幼的弟妹和自己的孩子,她把孩子们一个个抚养成人,让他们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也送走了因思念儿子而先后去世的公婆。 三十年的时间,把谢玉华的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因为家里负担重,加上去烈士陵园的路途远,这三十年里她一直没能去祭拜王长献,对丈夫的思念她只能藏在心里,常常在夜里偷偷流泪。 直到2014年,部队知道了谢玉华的事迹后,专门派人接她去麻栗坡烈士陵园,此时的谢玉华已经从当年刚结婚的年轻妻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这时候,她肩上的担子终于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老人们也都去世了。 所以在墓碑前,谢玉华的大哭,既是释放多年的悲伤,也是告诉丈夫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当她说出“我做到了”的时候,这份跨越三十年的承诺,才算真正完成。 离开陵园时,谢玉华的内心很平静,虽然支撑她一生的使命完成了,但她对王长献最初的感情一直留在她心里。 信源:澎湃新闻 硝烟散尽,誓言犹在:老兵重返老山,追忆峥嵘岁月


用户98xxx18
泪目!感动!伟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