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今年第5次经贸谈判,此前两国已在日内瓦、伦敦等地交流多次。美方4月威胁加征125%关税,9月又对中国企业搞科技限制,中方随即收紧稀土出口反制。 这次谈判选在吉隆坡有深意,是今年首次把谈判地点从欧洲移到亚太。美方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带队参会,这也是他上任后首次参与中美经贸磋商 。 地点变化藏着博弈态势。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此谈判更贴近我国核心利益圈。美方主动赴此,不同于以往中方远赴欧美,态度已显松动。 美方的操作依旧矛盾。一边坐下来谈,一边9月刚敲定对180亿美元中国商品分阶段加税,电动车关税直接提至100% 。转头又盼我国多买大豆、放宽稀土出口。 我国稀土反制精准有力。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加工产能在我国,2024年稀土产量占全球69% 。中方按出口目的分类审批,军工、半导体用途管控极严。 美国想建替代供应链没那么容易。专家测算,其建立保障国家安全的稀土供应链需5-8年,商业上取代我国至少要10年以上。短期内根本绕不开我国。 大豆贸易数据戳破美方困境。2024年9月我国自美进口大豆171.15万吨,同比大增11倍多,但1-9月累计进口降了27.64%。美国农业界早已怨声载道。 美方加税终究是伤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90%以上的关税成本转嫁给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 。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反而升至1.2万亿美元。 我国立场始终清晰。谈判中直接拒绝美方捆绑俄乌问题的要求,明确提出取消不合理关税、放宽芯片封锁是磋商基础。无关话题施压行不通。 特朗普的亚洲行程耐人寻味。他26日将在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与谈判时间高度重叠。但中方态度明确:谈的前提是美方拿出诚意。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规则主导权。我国202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7.2%,即便面对关税仍显韧性 。非美市场已撑起外贸半边天,根本不怕施压。 谈判还在进行,中美高层或于30日在韩国APEC期间会晤 。但无论后续如何,我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底线不会动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