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美国一位84岁的华裔老人去世了,生前是美国邮政的退休职工。但当他的另

鸿鹄浮歌 2025-10-26 13:41:24

1997年,美国一位84岁的华裔老人去世了,生前是美国邮政的退休职工。但当他的另一个身份公开后,却轰动了中美两国。 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在整理遗物时,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生锈的旧铁盒,打开盒子的那一刻,一段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扑面而来。 盒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张穿着戎装、英气逼人的泛黄照片,一截断裂的飞机操纵杆,一顶带着暗沉血迹的飞行帽,以及一本封面印有青天白日徽章的《战斗英雄证书》。 儿子颤抖着手翻开证书,上面赫然写着:“累计击落敌机8架,记一等功三次”。 这几个字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儿子对父亲的全部认知,那个每天在邮局里默默分拣信件,甚至被同事嘲笑为“丑陋怪物”的父亲,竟然是一位击落了8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 一个被遗忘了的英雄,他的故事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以这种方式重见天日。 时间倒流回1939年冬天的广西上空,那里才是真正认识陈瑞钿的地方,昆仑关战役期间,他率领着仅有的两架僚机,驾驶着性能落后的英制“斗士”战斗机,迎头撞上了13架来势汹汹的日军轰炸机。 数量上的绝对劣势没有让他退缩,他如同一只迅猛的猎鹰,一头扎进了敌机编队,子弹如雨点般从机身旁呼啸而过。 他凭借着高超的技巧在弹雨中穿梭,死死咬住一架敌机,一连串的炮弹精准命中,看着那架日机冒着黑烟坠落。 但与此同时,他的座机也陷入了数架敌机的围攻,猛烈的炮火击中了他的油箱,飞机瞬间被一个巨大的火球吞噬。 火焰烧穿了驾驶舱,滚烫的温度炙烤着他的每一寸皮肤,按照飞行员的求生准则,他必须立刻跳伞。 可就在他准备拉动弹射装置的瞬间,他从座舱向下望去,发现飞机正下方就是友军的地面阵地,如果这架燃烧的飞机坠落下去,不知会造成多少战友的伤亡。 生死关头,他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他强忍着全身被烈火焚烧的剧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死死抓住滚烫的操纵杆,将这颗飞行的“炸弹”驶向了一旁的无人山谷。 直到确认飞机脱离了友军阵地的范围,他才从火海中纵身跳出,在坠落的过程中,高速气流让身上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猛烈。 当他重重摔在地面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面目全非的“火人”,被人发现并送到野战医院时,他全身超过80%的皮肤被烧焦碳化,脸部肌肉完全融化,耳朵只剩下残骸。 然而,命运的残酷并未就此停止,就在他与死神搏斗之时,日军的空袭警报再次拉响,炸弹在简陋的医院周围爆炸。 他的妻子伍月梅,一位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名门闺秀,为了保护重伤的丈夫,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病床前。 弹片飞溅,陈瑞钿活了下来,但他的爱妻却永远倒在了血泊之中,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几乎将他摧毁,后来,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他被送回美国接受治疗。 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数十次痛苦的植皮手术,医生们试图在他那张被彻底摧毁的脸上重新塑造五官。 可手术并不算成功,他永远失去了英俊的面容,更致命的打击是,医生宣布,他的身体状况再也无法承受战斗机的高强度飞行。 对于一个将蓝天视为生命的飞行员而言,这个宣判无异于死刑,即便如此,他的心依然牵挂着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1945年,他不顾医生的强烈反对,拖着这副伤痕累累的残躯,毅然返回中国,在艰险无比的“驼峰航线”上驾驶运输机,为前线运送急需的物资,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刻。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侨,为何要为一个遥远的国度拼上一切,1913年,陈瑞钿出生于波特兰唐人街,父亲是广东台山人。 虽然是混血,但他从小听着父亲讲述家乡的故事,骨子里早已刻下了中国的烙印,他热爱飞行,16岁就靠打工攒钱学习驾驶。 1932年,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内心的热血被点燃了,他和十几名志同道合的华裔青年一起,变卖家产凑足船票,回到了那个他们从未踏足但血脉相连的祖国。 战争结束后,这位昔日的英雄却仿佛被世界遗忘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他的战功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他的名字在官方记录中若隐若现。 他回到了美国,在波特兰邮局找到了一份分拣信件的工作,一干就是32年,微薄的薪水,旁人的非议,脸上的伤疤,构成了他后半生的全部。 直到1995年,在一次飞虎队老兵的聚会上,他的事迹才被另一位王牌飞行员肯恩·杰恩斯特偶然得知,这位老战友听完他的经历后,愤怒不已,决心为他讨回公道。 经过多年的奔走呼吁,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博物馆终于决定,将陈瑞钿的名字正式刻上英雄墙,追认他为美国在二战中的首位空战英雄。 这是一个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荣耀,然而,就在仪式举行前的一个月,陈瑞钿老人却在宁静中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信源:央视网2015年05月13日美国:纪念抗日战场上的华裔飞行员:“中国战鹰”陈瑞钿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