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21日表示:“从军事上来说,我们远远领先于中国。除了舰船之外,我们在所有军事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会追赶他们。” 核力量这块美国的领先地位暂时没人能撼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摆着,美国光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就有1770枚,还有1938枚躺在仓库里。 这些弹头能通过民兵-3洲际导弹、俄亥俄级核潜艇、B-2轰炸机形成三位一体打击体系,随便拎出一款都够让人掂量。 空中力量方面美国也确实有底气,F-35战斗机虽然天天被吐槽故障多、成本超支,但架不住装备数量多,光现役就有几百架,还在不断往盟友手里塞,这种规模优势短期内确实显眼。 还有B-2隐身轰炸机,靠着飞翼造型和隐身涂层,至今仍是不少国家防空系统的头疼对象,这方面的技术积累确实厚实。 但说到舰船,特朗普的“追赶”说辞更像给自己找台阶,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早有评估,中国造船厂的造舰产能是2325万吨,而美国的产能还不到10万吨,连零头都够不上。 更直观的是干船坞数量,中国能容纳航母的干船坞有50个,有13家造船厂专门造军舰,光是大连造船厂一家的造舰能力就超过美国7家造船厂的总和。现在美国海军作战舰艇是296艘,中国已经超过300艘,而且美方预测到2035年,中国战舰数量还会再增加120艘,这个差距可不是喊句“追赶”就能缩小的。 美国不是没试过发力,可自家军工复合体早把造舰变成了“慢工赚大钱”的生意。 就说“福特”级航母,号称集全美最先进技术于一身,结果电磁弹射系统掉了链子,设计要求平均4166次弹射才出一次故障,实际用起来181次就坏一回,2020年两次故障直接让弹射器停摆3天。 还有11部武器升降机,曾经一半都不能用,建造费超了预算22%,花了130多亿美元,2017年服役后折腾好几年,连续四天保持作战状态的概率居然只有9%,这哪是造航母,简直是烧钱练手。 驱逐舰也一样,DDG-1000搞了20年才造3艘,单价飙到70亿美元,结果因为技术太超前不实用,战斗力还不如老款的“阿利·伯克”级,纯属浪费钱。 反观中国,造舰走的是“稳扎稳打、批量产出”的路子。山东舰从开工到服役只用了6年多,而且一上手就形成了战斗力,成本比美国“福特”号低了一大半。055大驱更是典型,从首舰下水到批量列装也就几年时间,一艘的造价不到“福特”号的十分之一,却能搭载多种导弹,反潜、反舰、防空样样在行,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 更别说那些性价比极高的舰船,比如022导弹艇,小巧灵活还能打饱和攻击,短时间内就能造一大批,这种高效的造舰节奏,美国根本学不来。 美国海军自己也头疼,2024年预算要了328亿美元想造9艘军舰,可马上有11艘舰艇要退役,就算按五年计划每年造11艘,算上退役的,到本世纪60年代也才385艘。 更要命的是11艘航母看着唬人,却要分摊到全球部署,一半以上都在母港维护整修,真正能随时调动的没几艘。“里根”号在印度洋,“福特”号在地中海,“尼米兹”号刚回母港,看似遍布全球,实则处处捉襟见肘。 特朗普说要追赶舰船,怕是没算过军工复合体的账。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军火巨头早就把研发周期当成了提款机,F-35明明问题一堆,靠着游说就能年年拿拨款,新武器越慢越贵,他们赚得越多。 而中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造船厂开足马力,技术成熟了就批量生产,不搞花里胡哨的噱头,成本下来了,速度还快。 这种模式上的差距,远比单纯的产能差距更难弥补。毕竟打仗拼的是能随时用的装备,不是躺在船坞里的图纸和超支的预算,美国要是改不了军工复合体的积弊,再喊多少年“追赶”,恐怕也只能看着差距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