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谈判无果 10月26日,中美经贸会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结束,实际双方虽未当场签署正式协议,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国内批准程序。 此次磋商中,美国尚未宣布取消对华关税,中方关于芯片出口管制等领域的关切也未得到即时回应。 美方这次压根没提取消对华关税的事,反而就在谈判前几天,特朗普还放话 11 月 1 日起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0% 的关税。 要知道 2024 年中美贸易额就有 5000 亿美元,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从中国运到美国的东西,税都要翻一倍还多。 现在美方已经有 10% 的 “对等关税” 和 20% 的芬太尼专项关税,叠加新关税后,中国输美商品的综合税率直接突破 130%,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拦路抢劫。 可能有人记得今年 5 月日内瓦谈判时,美方还取消了 91% 的加征关税,怎么才过了几个月就翻脸不认人?这就是美方的套路,反复无常全看自己利益。 高关税看似是针对中国,其实美国老百姓和企业早被坑惨了。就说美国的零售商,从中国进的衣服、玩具本来利润就薄,关税一涨只能要么自己扛着亏本钱,要么把价格涨上去让消费者买单。 再看中方最在意的芯片问题,这可是卡脖子的关键事,结果美方连句准话都没给。这些年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就没停过,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搞限制,特朗普和拜登更是变本加厉。 2019 年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不让美国企业卖芯片给它,华为当时手机业务一下就受了重挫,好好的旗舰机因为缺芯片差点停产。 后来中芯国际也被盯上,10 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生产设备都不让进口,导致咱们自己的高端芯片一直跟不上。 现在美国对芯片出口的管控越来越严,2024 年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受控芯片的许可申请通过率比前年下降了 60%,好多中国科技公司想进口点先进芯片都得看美国脸色。 就拿咱们身边的电子产品来说,以前新款手机半年一更新,现在不少机型升级变慢了,就是因为高端芯片供应跟不上。 中方在谈判时反复提这个问题,可美方就装糊涂,既不松口放宽管制,也不给解决时间表,这哪是有诚意谈判的样子? 还有人乱传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对谈判发表了评论,这纯属搞错了人。马可・卢比奥根本不是国务 卿,就是个共和党参议员。 虽然他之前总喊着要对中国贸易下狠手,说什么 “终止正常贸易关系”,但这次吉隆坡谈判后,压根没有权威媒体报道他说过话。 这种身份都搞不清楚的传言,大家可别轻信,谈判的关键还是看两国官方的实际行动,不是个别政客的空话。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说达成基本共识了吗?这话得掰开看。所谓 “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国内批准程序”,说白了就是还没谈拢,只是约定了以后再接着聊。 就像两家商量做生意,只说 “咱们以后再定价格和货期”,这能叫谈成了吗?之前日内瓦谈判那才叫有成果,美方实实在在取消了 91% 的关税,中方也相应取消了反制关税,还有明确的执行时间表。对比之下,这次吉隆坡会谈连个具体的行动方案都没有,完全是纸上谈兵。 更让人不踏实的是,美方一边跟咱们谈 “共识”,一边还在准备升级打压。除了要加征 100% 关税,他们还计划对中国的港口设备额外加税,11 月 9 号就要生效。 这种一边握手一边挥拳头的做法,谁能相信他们有真心解决问题的诚意?中国这边也早有准备,之前就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可是美国军工产业的命脉,没有中国的稀土,他们的导弹、战斗机都造不出来,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再说说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的影响。美国农民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就因为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大豆,转而从巴西、阿根廷买,美国大豆价格跌了不少,爱荷华州那些种大豆的农户,好多都亏了本,有的甚至得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而咱们国内呢,因为芯片管制,一些高端家电、工业设备的成本涨了,小工厂想买台先进的数控机床都费劲。这些都是经贸摩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伤害,可这次谈判压根没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觉得资本市场反应积极,纳斯达克指数涨了,中概股也飘红,可这都是投资者听了 “建设性” 这类外交辞令后的盲目乐观。 懂行的都知道,“建设性” 就是没谈崩但也没成果的代名词,跟真正解决问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像两个人吵架,说 “咱们好好聊聊”,可不代表矛盾解决了,后续该吵还得吵。 说到底,这次吉隆坡会谈就是一场没结果的试探。美方想靠威胁加税逼中国让步,中方也清楚他们的套路,根本不会妥协。 关税没取消,芯片管制没放松,这些最核心的问题都悬着,所谓的 “基本共识” 不过是块遮羞布。中美经贸博弈是场持久战,别指望一次谈判就能解决问题,只有咱们自己的产业强了,不管美方怎么折腾,咱们都能站稳脚跟。 那些说谈判有成果的话听听就行,真要等到美方取消了关税、放开了芯片出口,那才叫真的有进展,现在嘛,只能说这场谈判还是无果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