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中国若再不卖稀土,欧盟应启动“核选项” 这事儿得从上周的欧盟峰会说起,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直截了当地抛出话来,说中国要是继续卡稀土出口,欧盟就得考虑动用那张王牌——反胁迫工具法案。这话一出,马上就炸了锅,因为稀土这玩意儿对欧洲工业来说就是命根子,大家都知道,中国手握全球大半供应,动一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马克龙没绕弯子,直接把这定义为经济胁迫,意思是北京的管制措施已经不是单纯贸易规矩,而是针对欧盟的施压。峰会刚散,他就对记者重申了这点,强调欧洲不能坐以待毙,得准备好所有选项。 先说说稀土到底有多重要,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放到当下欧盟的处境里,就特别扎眼。稀土元素一共十七种,关键的十二种现在被中国加了出口限制,这些东西用在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手机芯片、甚至军用雷达上。欧盟这边,汽车业、科技业、绿色转型全靠它撑腰。数据显示,中国开采了全球六成稀土,加工更是占九成,欧洲进口的稀土磁铁九成以上来自中国。没了这些,德国大众的电动车生产线就得停摆,法国雷诺的电池厂也得抓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几天在柏林的讲话里直言,这对欧洲是巨大风险,还说中国这步棋是中美经济摩擦的延伸,但伤及无辜的欧洲产业。说白了,欧盟正忙着推绿色deal,目标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翻倍,结果供应链一卡壳,全盘计划就得重来。 中国为什么这个时候收紧管制呢?得看背景。10月9日,北京商务部发布了新规,对稀土出口实施更严格的许可制度,要求国外企业申报具体用途,还新增了五种元素和相关合金的审查。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中美贸易战时,中国就用过类似手段,但这次范围广了点,覆盖从开采到成品的全链条。官方说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但欧盟那边解读成战略施压,尤其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关税威胁四起,中国出口转向欧洲市场,廉价产品倾销让本地企业叫苦。举个例子,中国电动车电池成本低三成,欧盟车企本来就竞争不过,现在稀土再限,等于雪上加霜。马克龙在峰会闭门会上就点名这点,说中国经济模式重投资轻消费,靠补贴和低价抢市场,欧盟得醒醒,别再当冤大头。 说到马克龙的“核选项”,这其实是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简称ACI,2023年12月刚生效,到现在还没真用过。为什么叫核选项?因为它威力大,覆盖面广,能暂停贸易协议、冻结知识产权转让、限制投资流动,甚至针对服务和公共采购下手。简单说,就是欧盟的贸易大棒,一挥出去能打疼对手,但也容易两败俱伤。法案设计初衷是应对第三国用经济手段胁迫欧盟成员,比如澳洲早年被中国针对大麦出口时,欧盟就想过用这招,但最终没动。马克龙这次提出来,是因为觉得谈判拖不起,峰会公报里虽没明说启动,但把稀土列为优先议题,等于开了绿灯。德国总理默茨事后表态,说讨论了ACI,但没下决定,柏林对激活这工具犹豫,因为德国对华出口依赖重,汽车业尤其怕反噬。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点头,但波兰等东欧国家更担心能源链断裂,大家意见没统一。 欧盟的反应其实挺务实的,没一上来就硬刚。先是计划中欧高层会晤,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本该和中国商务部长碰头,但上周五临时取消,转成专家级磋商,焦点就是稀土许可怎么松绑。冯德莱恩强调短期内还是对话优先,但工具箱全打开了,包括和G7伙伴协调。G7这事儿得细说,加拿大月底在多伦多主持矿产部长会议,英国、美国、日本全到场,正商量联合反制中国矿产管制。加拿大能源部长霍奇森直言,这是加速多元化的时候,中国的新禁令是今年一系列限制的升级版。欧盟这边,启动了RESourceEU计划,砸50亿欧元开发本土资源,从瑞典铁矿到葡萄牙回收厂,全线铺开。法国自己也在推,马克龙的顾问加莱佐特说,单一来源太危险,不管地缘还是自然灾害,都得防。欧盟议会也催委员会加码,目标是到2030年,本土稀土加工占比从现在的零头提到两成。 这波风波的根子,还得挖到中美欧的三角博弈里。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挥得更狠,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北京自然转向欧洲倾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全涌进来,欧盟反补贴调查一桩接一桩。稀土限出口,就像是回击,提醒大家别逼太紧。但欧盟夹在中间最难受,一方面怕丢市场,一方面得护自家产业。冯德莱恩在讲话里点破,中国这套是“利用相互依赖武器化”,但欧洲90%的稀土磁铁进口都靠中国,短期内脱钩不现实。马克龙的表态,其实是法国一贯的战略自主路子,他早年就推欧盟防务一体化,现在延伸到贸易,意思是欧洲得有自己的底牌,别总指望华盛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