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越南以后的下场。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大家都看清了一个事实:不管背后有没有大国撑腰,一旦真枪实弹打起来,最后受苦的只能是自己。这个放到亚太地区去看,比起爱折腾的菲律宾,心里更紧张的可能是越南。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地体验过一个小国硬扛大国的滋味。 今天的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一边频频放出主权要求,搞些象征性的军事动作,另一边又很积极地跟美国走近,买武器、搞演习,看似要借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 表面上左右逢源,实质上是心里没底的防御策略,它非常清楚,南海真要起冲突,美国未必会为它硬碰中国这类核国家。 这种小心翼翼的做法,其实是历史的后遗症,1978年,那时候的越南刚打完抗美战争,手上有大量美式装备,背后还有苏联撑腰,心态膨胀到觉得自己能和任何邻国硬杠。 它不但出兵柬埔寨,还在中越边境不断闹事,结果到了1979年,中国忍无可忍,发起对越自卫反击。 结果战争只打了一个月,越南边境防线被彻底摧毁,经济至少倒退了十多年,还陷入了长期的国际孤立。 那次冲突,让越南不仅付出了惨重的物质代价,更失去了对“靠山”的信任,战争爆发前,它坚信苏联会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忙,然而真到了那个时刻,苏联只在外交场合口头支持,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越南第一次真正知道,大国的承诺只会在符合自身利益时兑现,一旦形势不利,这些话很可能瞬间变成废纸。 这种被盟友抛在一边的经历,对越南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痛,今天它看着乌克兰的遭遇,会觉得那就是自己当年的翻版。 乌克兰背后有美国和北约,援助规模不小,但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敢直接派兵进战场,对他们来说,乌克兰的作用只是替他们消耗俄罗斯的力量,就像当年苏联看待越南一样。 正因为这段血的教训,越南在大国关系上不再轻易硬碰硬,它与美国的合作更多是为了在南海议题上多几分谈判筹码,同时也会确保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和交流渠道,避免局势走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越南这种拉着美国、稳住中国的“竹子外交”,虽说灵活,但归根到底是不安全感的表现。 对于中国来说,和周边国家和平共同发展才是长远目标,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触碰中国的核心利益,不挑战国家的领土主权,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企图依赖外部势力、在战略上冒险挑衅中国的做法,都会换来沉重的代价。 越南现在的选择,也许是它能找到的最稳妥的求生方式。不过,长期把安全寄托在大国之间的平衡上,风险始终存在,真正的安全感,应该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与邻国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用和平的方法处理矛盾。 1979年的痛,它已经承受过一次,如果不保持清醒,很可能再来一次,而代价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