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能从中学到的是什么?就是得学会狡猾!   美国这两年频繁对中国出口加征

明明很懂行 2025-10-28 14:16:27

中美谈判,能从中学到的是什么?就是得学会狡猾!   美国这两年频繁对中国出口加征关税,什么港口服务费、船舶调查搞得中国出口压力山大,但他们在谈判桌上完全不提,反而装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把压力留给中方去琢磨和承受。   美国对中国的稀土需求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稀土这种玩意在高端制造、军工芯片、航天都离不开中国供应,美国嘴上喊的双边公平,其实就是想让中国老老实实给他们供货代价还得压到最低,他们在稀土议题上步步紧逼,但等真正坐下来谈判时又对那些对美国不利的话题只字不提,宁愿让中国自己先提条件。   这场谈判好像谁先开口就输了,美国刻意营造一种“等你来求”的氛围,用港口费和调查当杠杆逼中国陷入被动,他们看准中国海运出口占比大,国内企业和就业链条都受影响,就想着中国方面早点服软。   可中国这次坚决选择拖字诀,主动管控稀土出口、收紧许可证,表面上企业会有成本压力,但这意味着中国不再让美国轻松捡便宜,围绕稀土的反击,直接让美国科技和军工产业感受到原材料短缺的闷棍。   中方明白一再急着争协议反而被推着走,每谈一次就被架一次,坚持不做出妥协等于把信号明确给出去,不吃那套“边打边谈”,不让美国单方面定规矩,即使短期有损失,长期能换来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搞的这些海运额外成本、层层关税短期内确实带来压力,也让一些中企订单减少,但几个季度下来美国自己的进口商压力就上来了,成本倒逼转移,甚至连他们自己造船业和物流供应链都撑不住,美国本土重建造船业烧钱又费时,实际根本补不上缺口,只能转而求中国把稀土、航运放松。   中方利用这段时间得以做产业升级,稀土的价格和供应能力都更加稳固,还能借出口审批的由头,挤掉不合规、低效企业,中国对美国依赖慢慢降低,出口市场逐步向东南亚、欧盟分散。   美国回头一看就会发现,打压举措不但没让中国屈服,反而影响了自己的进口、制造业和关键技术行业,稀土紧张甚至让美国不少防务和科技订单延期,连国际大公司都开始呼吁别弄僵关系。   拖字诀和主动卡住关键原料供应把博弈的主动权重新拉回到中国手里,只有拖得住、守住底线才能让美国自己先着急,逼他们谈判时拿出让步。

0 阅读:8

猜你喜欢

明明很懂行

明明很懂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