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终于给房地产这事儿,定了全新的调子。 一句话,别再把它当成那个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经济工具了。现在,它姓“民”,民生的民。跟“共同富裕”这四个大字,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这风向一变,牌桌上的人,立马就换了打法。 你看万科,还在拿地,但那叫一个精挑细选,专挑好城市的好地块“捡漏”。姿态很明确:不求规模,但求稳稳地活着。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有的呢,像佳兆业这种还在ICU里的,好不容易抓住个旧改项目,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但能不能筹到钱把活儿干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在旁边看着呢。 还有更干脆的,比如原来的格力地产,直接宣布“退房”,不玩了,要把资源全砸回自己的免税主业上。这叫战略性断舍离,也是一种清醒。 但就在这一片收缩和谨慎里,你猜谁在“抄底”? 阿里和蚂蚁,直接在香港买了一整栋写字楼。大佬用真金白银告诉你,他们觉得香港的风,要往上吹了。这信号,比什么都响亮。 说到底,市场就是这么真实。 上海拍地,冰火两重天。最好的地段,抢破头,楼面价创纪录;普通的地段,能底价成交就算烧高香。 甚至连最末端的中介,都开始内卷到“返佣”,自己人打自己人,搞到行业协会都出来喊话,让大家别再这么干了。 这不就是个缩影吗? 当那场持续了二十年的狂欢盛宴结束,潮水退去,所有人都得光着脚,重新学着怎么“好好走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