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府回应禁烧秸秆条幅内容低俗 一乡政府禁烧秸秆条幅被指低俗 一条写着“秸秆浑身都是宝,谁烧谁家老婆跑”的横幅,在河南农村公路两旁悬挂,引发争议后又被悄然撤下。 “宣传语确实不合适,已经给相关部门反映去处理了。”河南周口芝麻洼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面对质疑如此回应。 近日,该乡因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的条幅被指低俗而登上热搜,这已不是河南农村第一次因秸秆禁烧宣传标语引发争议。 此前,濮阳市夹河乡曾挂出“谁烧谁家老婆跑”的条幅,在舆论压力下最终撤下。这些所谓“接地气”的标语,折射出基层治理在面对秸秆禁烧难题时的无奈与简单化倾向。 网友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认为这些标语“简单实用,比空洞的正能量口号更有震慑力”,但更多声音指责其“带有诅咒、甚至色情嫌疑”,直言“宣传标语起码要体现对人的尊重”。 乡政府面对记者询问时采取回避态度:“这些条幅已经撤了,不想再对这一事件发表任何回应。”这种回应方式,与条幅本身一样,暴露出基层治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能力不足。 低俗条幅频现的背后,是秸秆禁烧这一“老大难”问题。 随着农作物产量提高,特别是小麦、玉米等一年两季种植模式的普及,秸秆数量显著增加,如何处理这些农业废弃物成为摆在农民和政府面前的共同难题。 焚烧秸秆之所以被限制,源于其多方面危害,焚烧时产生的高温会直接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导致土壤肥力锐减。 秸秆本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燃烧却使其有机养分几乎丧失殆尽,仅留下的钾素也常被风吹走,难以被农作物利用。 焚烧产生的烟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刺激人们眼睛、鼻子和咽喉,引发呼吸道疾病,在环境敏感日益成为共识的今天,这一危害尤为凸显。 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在干燥季节,焚烧秸秆极易引发连片火灾,威胁周边农田和村庄。烟雾还会降低能见度,靠近公路的地方易引发交通事故,靠近机场的区域则影响航空安全。 2025年国家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但政策执行者选择用“谁烧谁家老婆跑”这类标语时,暴露的是宣传教育手段的贫乏和治理思维的简单化。 秸秆禁烧之所以难,在于它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面对堆积如山的秸秆,农民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禁止或恐吓。 条幅可以撤下,但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当下一个收获季节来临,秸秆处理难题仍将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