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了跟金正恩见面,抛出在制裁上给朝鲜减压的条件,还表示会延长2025年11月的亚洲行程,这张牌在美朝氛围里分量不轻。 关键就看朝鲜动不动心、会不会接话,这场围绕见面的博弈,早已暗藏多重较量。 特朗普的亚洲行把韩国首尔当成重头戏,他没回避重启对朝对话的目的,上任时曾与金正恩会面拉近过距离。 专机上被问能给朝鲜什么好处,他只说两个字制裁,不是加码而是调整,把这当成见面的入场券。 长期制裁对朝鲜的影响实实在在,禁运、出口管制层层加码,资源难进外销受阻,像看不见的围栏。 但朝鲜多年来练就了抗压能力,更有俄罗斯给的底气,2025年10月两国刚签能源协议,俄方每月输朝50万吨石油。 朝鲜外相崔善姬此前到访莫斯科见了普京,这节奏和特朗普亚洲行重合,让制裁牌的魅力大减。 更核心的分歧在核问题上,2025年9月金正恩在劳动党大会上明确,核武是生存保障,绝不放弃。 他放出话,只要特朗普承认朝鲜是核国家,见面不是问题,但这对美国来说基本不可能。 特朗普心里清楚,承认朝核会引发国内政治风暴,所以才拿制裁减压当筹码,可控又易出阶段性成果。 可这筹码落地难度不小,安理会对朝制裁需9票赞成才能调整,很多条款不是美国一方说了算。 美国国内也吵得厉害,共和党强硬派反对对朝妥协,民主党质疑制裁减压的实际效果。 朝鲜的盘算也很清醒,俄朝互动正热,没必要把筹码全押在和美国对话上,不弃核是红线。 对平壤来说,会面不是目的,制裁减压才是,要是只做象征性接触,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 周边国家态度也不一样,韩国支持美朝接触缓和局势,日本却担忧制裁放松会影响地区安全。 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特朗普是想靠外交突破赚政治分数,也有人佩服朝鲜坚守红线的底气。 在我看来,美朝当下的核心矛盾是诉求不在一个频道,特朗普要的是见面的形式,朝鲜要的是实际利益。 未来大概率会出现有限接触,比如工作层面的磋商,但想达成实质性突破难度极大。 安理会制裁的门槛、美国国内的约束、朝鲜的核红线,每一道都不好跨越。 特朗普的制裁减压牌看着诱人,却没触及核心分歧,朝鲜有俄罗斯当后盾,也没必要急于妥协。 这场博弈的关键,从来不是见不见面,而是双方能不能正视彼此的核心关切,拿出可执行的方案。 哪怕这次谈不成,也别把门关死,保持对话渠道,至少能减少误判的可能。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