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断食再次封神!复旦大学研究证实,让肝脏脂肪在3个月内少20.5%      

纵横知识 2025-10-29 23:00:10

轻断食再次封神!复旦大学研究证实,让肝脏脂肪在3个月内少20.5%       脂肪肝可不是胖人的“专利”,现在连瘦子、年轻人、甚至孩子都有可能“被脂”。据国家卫健委数据,中国成年人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30%以上,城市白领、夜宵族、中年族群是重灾区。   如果不加干预,脂肪肝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癌。而它初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人等体检发现时,已经发展多年。   轻断食到底是什么?   别被“断食”两个字吓到。轻断食不是不吃饭,也不是节食,而是一种科学安排饮食时间的方式。   目前最火的轻断食模式是“16:8”法则,即每天有8小时可以正常饮食,其余16小时不摄入任何热量(可以喝水、无糖茶、黑咖啡)。比如中午12点吃第一餐,晚上8点前吃完最后一口,其余时间就让身体“休息”。   这种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当你长时间不进食,体内胰岛素水平下降,脂肪更容易被分解利用。身体会从“储存模式”转为“燃烧模式”,尤其对内脏脂肪——包括肝脏中的脂肪,有明显影响。   复旦大学的研究说了啥?   这项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的临床研究,选取了100多名脂肪肝患者,采用时间限制饮食(也就是轻断食)与传统低热量饮食进行对比。   结果非常惊人:轻断食组在不特别控制食物种类和热量的情况下,肝脏脂肪含量平均减少了20.5%,部分人甚至超过30%。而传统低热量饮食组,效果虽然也有,但明显逊色。   研究还发现,轻断食不仅减脂效果好,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酶指标,对预防代谢综合征有潜在好处。   为什么轻断食对肝脏这么友好?   原因其实可以从“肝”的工作机制说起。我们吃进去的热量,若没有及时消耗,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而现代人三餐不定、夜宵不断,肝脏几乎全年无休地“超负荷加班”。   轻断食给肝脏一个“喘息”的机会。16小时的空腹状态让体内开始动用储存脂肪做能量,持续一段时间后,肝脏脂肪自然就被带走一部分了。   更妙的是,研究表明,空腹状态能激活一种叫做自噬(autophagy)的机制,帮助细胞清除垃圾、修复受损组织,对肝功能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但轻断食不是“万能钥匙”   虽然轻断食有科学依据,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弱的人等,都不建议贸然尝试。   “轻断食”不是“暴饮暴食”的通行证。有些人白天饿着,到了进食窗口狂吃高油高糖,这样不但达不到减脂目的,反而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轻断食的效果也有个体差异。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轻断食变“轻轻试”,自然看不到成效。真正有效的,是科学、持续、合理的饮食管理。   轻断食之外,还能做什么保护肝脏?   除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是“护肝良方”。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能有效减少内脏脂肪。   作息规律、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都是保护肝脏的关键。很多人以为护肝靠“保肝药”,其实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最根本的“良药”。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