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西正式宣布了 10月29日,巴西官方应国内行业协会申请发布公告:对中国、埃及、和以色列的非织造布无纺布进行反倾销调查。 这项调查源自巴西国内行业协会ABINT于4月30日提交的申请。覆盖面相当广泛,涉案产品包括人造或合成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重量介于7克/平方米至150克/平方米之间,无论是否经过浸渍、涂层、覆盖或层压处理。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后续工业加工或最终消费,涵盖了医疗防护、卫生用品等众多领域。 调查时间跨度长达近五年,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损害调查期更是追溯到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几乎覆盖了整个疫情期间。 表面上,巴西此举是保护本土企业,但数据揭示巴西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2024年1月甚至降至72.6%的历史低点。 尽管近期有所回升,11月达到86%,但仍未达到行业高效运营的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从中国的纺织进口额持续攀升。2024年1-7月,巴西从中国进口丝绸商品金额达5729.99万美元,同比增长15.64%,占其总进口额的57.34%。 巴西翻旧账式的调查引发质疑。将损害调查期追溯到2020年,恰是全球供应链断裂、各国抢购防疫物资的特殊时期。 保护主义大棒挥向的是巴西普通百姓。非织造布是卫生巾、尿布、医疗敷料等日常用品的核心原料,加征关税直接导致这些必需品价格飞涨。 巴西纺织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的。全球自动化程度高的国家产能利用率超九成,而巴西工厂多数仍在人工时代挣扎。 巴西本土中小企业抱怨竞争激烈,但问题出在自身:设备老旧、效率低下。政府不推动产业升级,反而筑墙挡路,这种保护伞只能延缓而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面对巴西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早已未雨绸缪。东南亚市场增速惊人,越南、柬埔寨的订单呈现两位数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工业无纺布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众多中国企业已经转向更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巴西若真为经济着想,该学学墨西哥通过合作提升产能,而非闭关锁国。贸易保护从来不是解药,而是毒药。历史上多少案例证明,壁垒立得越高,产业垮得越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