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亲口承认:“当年拉中国入世是想用规则锁死中国,结果美国自己却爆了胎。”如今

云景史实记 2025-10-30 00:29:29

克林顿亲口承认:“当年拉中国入世是想用规则锁死中国,结果美国自己却爆了胎。”如今芯片围堵重演历史,欧洲港口堆满中国新能源车,数据证明围堵只会加速中国自研。 比尔·克林顿在《华盛顿邮报》连载的新书《抉择与代价》里捅破了二十年前的真相:当年力推中国加入世贸,根本不是出于善意,而是想靠规则把中国困在低端制造,让美国坐享产业链顶端红利。可现实恰恰相反,中国没被锁住,美国自己反倒在芯片围堵的泥潭里重蹈覆辙。 二十年前中国刚入世时,确实只能做些衣服、玩具这类低端加工,美国的汽车、电子、高端制造在全球说一不二。克林顿们想得美,觉得中国永远只能给他们做配套,可他们忘了,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逼自己一把。 这些年下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已经冲到 16.3%,装备制造业更是达到 34.6%,当年的 “组装车间” 早变成了 “制造高地”。 反观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13% 跌到 2024 年的 10%,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不少,2000 年初还有 1728 万制造业工人,到 2025 年初只剩 1276 万,少了 450 万,这就是克林顿说的 “爆胎”,产业空心化可不是说着玩的。 就拿纺织业来说,美国从业人数从 61 万跌到 18 万,降幅 71%,不是中国抢了饭碗,是他们自己放弃了中低端制造,又没能守住高端,才落得两头空。 现在芯片围堵简直是当年的翻版,美国以为卡着设备和技术,中国就造不出芯片,可这锁链先缠住了他们自己的手脚。 美国联合日本搞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日本一开始跟着起哄,收紧 23 类设备出口,结果呢? 中国当年买了日本半导体设备总出口额的 39%,东京电子、尼康每三家订单就有一家来自中国,禁令一出,日本对华设备出口直接降了 15%,东京电子的订单腰斩,尼康干脆关停了上海的实验室。 2025 年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裁员超 8000 人,东京电子关了 3 个研发中心,信越化学产能利用率跌到 65%,创 15 年最低,这哪是卡中国,分明是砸自己饭碗。 美国芯片企业更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他们却被政策捆住不能卖。 2024 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 2000 亿人民币,美国德州仪器在华卖了 165 亿,ADI 卖了 121 亿,可这已经是受限制后的数字,要是没有围堵,销量还得高。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会坐以待毙,你不卖给我,我就自己造。中芯国际去年营收直接突破 80 亿美元,在全球晶圆代工里排第二,稳稳的国内第一。 28 纳米超低漏电平台都量产了,这可是能支撑 5G 基站、汽车芯片的关键技术,覆盖了 80% 的民用芯片需求。 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通过了客户验证,中微半导体的 5nm 蚀刻机居然拿到了台积电的认证,要知道台积电最挑设备,能进它的供应链,说明技术真过关了。 2023 年中国半导体企业买本土设备的比例才 25%,到 2025 年上半年就冲到 42%,每两台设备就有一台是国产的,北方华创市场份额都 25% 了,以前的 “备胎” 全成了 “主供”,这速度谁能想到? 再看新能源车,这更是围堵倒逼突破的活例子。美国想卡芯片、卡技术,阻止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结果中国去年新能源车产量直接突破 1300 万辆,连续 10 年全球第一,欧洲港口堆得密密麻麻全是中国车,根本挡不住。 为啥这么牛?核心在电池,宁德时代连续 8 年全球第一,2024 年装车量 339.3GWh,占了全球 37.9% 的市场,特斯拉、宝马、奔驰全靠它供货,按每辆车 50 度电算,能装 670 多万辆车。 全球动力电池前十里中国占了六家,合计市场份额还涨了 3.7 个百分点,韩日企业份额一个劲跌。 最讽刺的是,美国总想用规则当锁链,最后锁链全缠在自己身上。当年靠世贸规则想锁中国,结果中国成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现在搞芯片禁令,自己企业丢了市场,盟友日本产业崩塌。想拦新能源车,欧洲港口的中国车堆成山。 2025 年中国宣布对稀土加工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和日本才慌了神,因为稀土是芯片的 “盐”,没有它,永磁体、激光器都做不了,你卡我设备,我卡你原料,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克林顿现在承认错了,可早干嘛去了?老美从来没搞懂,中国不是日本,不是能被随便拿捏的。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不怕吃苦的企业,更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事。 你越围堵,我们越要自研,当年没光刻机,现在能造了;当年电池技术落后,现在全球第一。 当年只能造低端货,现在高技术产品卖遍全球。这不是逆袭,是被倒逼出来的成长,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本事。 事实摆在这,围堵从来都是双刃剑,伤不了中国,反而会让我们加速突破。老美这套老把戏,二十年前没成,现在更成不了。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