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国盯上安世半导体工厂,或效仿荷兰强抢 荷兰那边刚把冷战老法案翻出来抢安世半导体,还没摆脱 “金手铐” 的麻烦,英国就跟着凑起了热闹。 当地时间 26 号,英国《电讯报》爆出消息,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爵士这帮资深政客已经集体喊话,逼着政府赶紧动手,把安世在曼彻斯特的芯片工厂 “强制剥离”。 理由还是那套老说辞 —— 中国企业握着这厂子,英国国家安全就悬了,一会儿说企业机密要被偷,一会儿又怕芯片供应被掐断。 可他们压根没提这曼彻斯特工厂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安世的生产早就是全球串起来的链条,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厂子就管造晶圆。 后续的封装测试全得送到中国完成,东莞工厂一家就扛着全球六七成的封测产能,最后八成成品都得在中国落地。 曼彻斯特厂产的大功率场效应管,电动汽车三电系统、高功率充电桩都离不了,连算力中心和工业设备都得靠它撑着。 说白了,这厂子就是个前端生产点,没了中国那头的技术和产能配合,单独拎出来就是个没法运转的空壳子。 有意思的是,英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本就拿不出手。前两年喊着搞国家战略,说十年投 10 亿英镑发展芯片业,这点钱连建条完整生产线都不够,更别说搭起产业链。 现在眼馋安世的工厂,分明是想捡现成的,觉得抢过来就能补自己的短板,压根没掂量清楚这厂子的命脉到底攥在谁手里。 他们怕是没细看荷兰刚踩的坑。上个月荷兰刚援引 1952 年的《物资供应法》—— 这法案冷战后就没怎么用过 —— 冻结了安世全球 30 个实体的资产,把中资 99% 的股权强制交给第三方托管,还罢免了中方 CEO。 结果呢?中国商务部四天后就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组件,直接卡了安世近半营收。 欧洲车企先慌了神,大众说芯片库存只够撑三周,宝马慕尼黑工厂单日损失就超 1 亿欧元,博世更是警告德国生产线可能要停工放假。 毕竟全球每 10 辆新能源车就有 3 辆用安世的芯片,欧洲 86% 的龙头企业都从安世中国进货,断供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荷兰才硬气了半个月就撑不住了,之前放风说中方要转移机密,连半点证据都拿不出来,最后只能急着找中方磋商,欧盟和美国都跟着掺和想调解。 更尴尬的是,荷兰 “接管” 的研发中心里,37% 的工程师都提交了辞呈,而东莞工厂的仓库早就入库多于出库,谁真正握着主动权一目了然。可英国偏要往这坑里跳,不知道是没看清形势,还是被意识形态冲昏了头。 那些所谓的 “风险” 说辞更是站不住脚。安世 2020 年被闻泰科技花 340 多亿全资收购后,从飞利浦旗下的边缘业务做成了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前三的企业,毛利率超 40%,还实现了零负债运营,全靠中国的产业链和市场托起来的。 要是真有安全风险,早几年怎么没人吭声?现在跳出来喊安全,不过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 美国刚搞出 “穿透规则”,把中资控股子公司也纳入制裁,荷兰立马动手,英国这时候冒头,分明是想当科技遏华的马前卒。 可英国没算明白这笔账:安世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曼彻斯特的厂房,而是后端的封装技术和中国市场。闻泰早就说过,要是欧洲业务和中国切断,后端产能缺口短期内根本补不上。 荷兰抢过去的是空架子,英国真学这一套,最后拿到的恐怕也是个没人干活、没法出货的厂子。 更别说真把中国惹急了的后果。之前荷兰动手后,中国不光限制了安世组件出口,还加强了稀土管制 —— 这东西是光刻机的必需品,全球都找不到替代品。 英国要是真强制剥离,先跳出来反对的恐怕就是欧盟车企,毕竟他们的生产线可等不起。 荷兰现在已经尝到了苦果,投资安全评级从 AAA 降到 AA-,还有三家亚洲科技企业暂停了在荷设厂计划,GDP 增速都可能从 2.1% 跌到 0.5% 以下,英国难道想跟着踩坑? 这帮英国政客怕是强盗逻辑玩顺了手,觉得举着 “国家安全” 的幌子,就能随便抢别人的产业。 可时代早变了,现在的产业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抢别人的厂子等于给自己的工业体系捅刀子。荷兰已经用半个月证明这条路走不通,英国还要跟着学,实在不明智。 安世能从边缘业务做成行业主力,靠的是中国的产业链支撑和市场拉动,不是哪个国家赏赐的。英国想靠强制剥离占便宜,既没看清供应链的依赖关系,也没掂量自己的实力。 真闹到最后,恐怕只会像荷兰一样,抢来的是个烫手山芋,还得赔上国际信誉,说不定欧盟盟友都得反过来埋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实在想不通他们图啥。 参考资料:网易新闻《荷兰开了个坏头!外媒:英国盯上安世半导体工厂,或效仿荷兰强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