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 今天一起上班的同事点了份早餐,一看吓我一跳,我说

名城探寻 2025-10-31 08:00:49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 今天一起上班的同事点了份早餐,一看吓我一跳,我说你一个月5000的工资,点个早餐都46元,他会心一笑说:“要学会挣钱先要学会花钱!” 这话没说完,同事就放下手里的三明治,指尖在手机账单上划了两下。 “存?我也想存啊”,他声音压得有点低,屏幕上是上个月的支出明细——房租2200,通勤卡充值500,水电燃气300,再加上每天的吃饭钱,5000块工资扣完社保,基本就没剩多少了。 “你以为我愿意花46块吃早餐?楼下包子铺的粥和馒头我也吃了大半年,上周胃不舒服去看医生,说长期饮食不规律得调理,这才敢换点有营养的”。 他说着揉了揉胃,语气里满是无奈,“真要存钱结婚,这点工资连牙缝都不够填,还不如先顾好当下,别没等到结婚就把身体搞垮了”。 同事今年28岁,老家在县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辈子攒下的钱刚够给家里翻新房子。 之前他谈过一个女朋友,谈了两年,去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女方家没提多高的要求,就说想在工作的城市买个小平米的房子,首付大概30万,再加上8万8的彩礼。 他跟父母算了算,家里最多能拿出10万,剩下的20万靠他自己攒,按现在的工资水平,就算每个月一分不花,也得攒三年多,可这期间房租、吃饭、看病哪样不要钱? “我跟女朋友商量能不能缓两年,或者彩礼少点,她爸妈不同意,说没房子就没保障,怕女儿以后受委屈”。 说起这事,他手指捏着咖啡杯的边缘,指节都有点发白,“最后没办法,只能分了。那之后我就想通了,与其逼着自己存钱却看不到头,不如先把自己的日子过顺了,至少别让自己又累又委屈”。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懂“承担家庭”的道理,是现实把“承担”的门槛抬得太高了。5000多的工资,放在三四线城市不算最低,但要应付日常开销,再想攒钱买房、准备彩礼,几乎是天方夜谭。 别说结婚,很多人连恋爱都不敢轻易谈,怕约会要花钱,怕过节要送礼物,怕最后因为经济问题不欢而散。同事说,他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要么推迟结婚,要么干脆不考虑。 “有个朋友跟对象谈了三年,去年本来要订婚,结果一算装修费、婚纱照、酒席钱,光前期就得准备十几万,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才一万出头,最后只能把婚期往后推,推到现在也没个准信”。 长辈总说“我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也过来了”,可他们没看到,现在的物价、房价和几十年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工资几十块,房价也才几百块一平米,现在工资涨了几十倍,房价却涨了上百倍。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吃苦,是吃了苦也未必能看到希望。 就像同事,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点,周末偶尔还要值班,就为了多挣点绩效,可绩效一个月撑死了多拿500块,这点钱在房价面前,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有时候加班到半夜,看着路边的路灯,我都在想,我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连个自己的窝都买不起,谈什么成家立业”。 更让人无奈的是,社会对年轻人的期待还在不断加码。 既要他们努力工作赚钱,又要他们早点结婚生子,却很少有人问他们“能不能负担得起”。同事说,每次回家过年,亲戚都会问“怎么还不找对象”“存了多少钱了”,他每次都只能笑着打哈哈。 “总不能跟他们说我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吧?说了他们也未必懂,还会说我不上进、没担当。可担当不是嘴上说的,得有实实在在的能力啊”。 其实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是自私,也不是奢侈,是对自己、对别人都负责任的表现。他们知道,婚姻不是光靠感情就能维持的,需要经济基础,需要时间精力,需要应对各种琐碎的问题。 如果自己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怎么能保证给另一半幸福?怎么能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与其婚后因为钱吵架,不如先把自己的生活理顺,等有能力了再考虑组建家庭。 说到底,不是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婚姻,是大环境让他们不得不谨慎。当“结婚”不再是水到渠成的选择,而是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够到的目标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望,也就成了必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