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就在昨天 东方大国突然宣布了 近日,中粮集团从美国采购了18万吨大豆,计划在12月和明年1月装船发货。这是几个月以来首次从美国采购大豆,虽然数量不大,但提振了市场情绪,刺激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上涨至1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可能有人会嘀咕,18万吨大豆算啥啊?咱们国家每年进口大豆差不多得1.1亿吨左右,这18万连零头都够不上。但你要是这么想,就漏了这事儿里最关键的东西——不是数量,是信号。 要知道,从2025年5月之后,咱们从美国进口大豆的量就明显回落,而且一直没订购过美国的新作大豆,全靠巴西、阿根廷供货,1-9月巴西大豆占咱们进口量的79.9%,比历史平均水平还高。现在中粮一出手,等于给纠结的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这比单纯多几万吨豆子管用多了。 再说说咱们国内的情况,现在刚入秋,正好赶上秋冬饲料需求旺季。大豆榨完油剩下的豆粕,是养猪、养鸡场的主要饲料原料。10月中旬以来,多地豆粕价格在2940到3120元/吨之间波动,山东、吉林等地还涨了30-40元,主要是饲料厂在补库存,传下旬大豆到港会减少。 不过其实国内库存不算紧张,截至10月17日,样本油厂大豆库存同比还增了27.49%,豆粕库存也涨了4.16% 。这次18万吨大豆虽然不能彻底改变供应格局,但至少释放了平衡采购的信号,能缓解市场对短期供应的担忧。 再看国际那头,芝加哥大豆期货可不是随便涨的。这次采购消息出来后,价格直接推升至1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背后是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的乐观预期,再加上技术性买盘助推。为啥这么敏感?因为美国豆农今年压力不小,大豆正处收获季,却因为前期中国需求缺席和密西西比河低水位运输瓶颈,库存压力一直大。咱们这单采购一落地,美国中西部的豆农至少能少点滞销顾虑,这也是中美农产品贸易里很实际的互动信号。 有人可能会问,这会不会只是一次性采购?不好说,但至少能看出来,咱们在农产品进口上从来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看需求、看价格。 之前多从南美买,是因为那边大豆性价比更高;现在买美国的,一方面是国内有补库需求,另一方面近期美国大豆报价也确实合适。说到底,这不是什么“让步”,就是实打实的市场行为——咱们需要稳定的供应,美国需要靠谱的买家,各取所需而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勤劳致富
别购转基因大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