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不演了,当面拒绝特朗普! 10月28日东京迎宾馆那场会谈,本来谁都觉得是美日同盟秀亲密的常规戏,毕竟开会前高市早苗姿态低得很,又是夸特朗普领导力厉害,又是暗戳戳说支持他拿诺贝尔和平奖,任谁看都觉得她会对美国言听计从。 可没人料到,聊着聊着她就摊牌了,告诉特朗普,让日本停买俄罗斯能源根本不现实,最后还特意放软了语气,反复求美国“体谅下日本的能源难处”,拒绝得既干脆又没把话说死。 要是往回倒几天看,没人能想到高市早苗敢跟特朗普这么硬气。特朗普刚开始亚洲之行,她就主动递好话,不光大张旗鼓说会接着执行前政权和美国签的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合作框架”,还承诺要进一步放开日本市场,多买美国的大豆、牛肉这些农产品,连汽车贸易关税都松了口。 会谈当天更不用说,俩人一见面就互相捧,特朗普夸她是“安倍晋三看重的政治家”,还说她说不定能成“日本最牛的首相之一”,高市早苗立马接话,说美日同盟已经“到了新黄金时代”,还陪着特朗普去了横须贺美军基地,聊到地区安全、情报共享这些事,她全是附和的话,把“铁盟友”的戏码演得那叫一个逼真。 可这戏到能源问题上就演不下去了,高市早苗心里门儿清,真要是停了俄罗斯能源,日本压根扛不住。日本本来就是个缺能源的国家,大部分能源都得靠进口,而俄罗斯在日本能源供应里的分量不轻。 虽说日本从俄罗斯买的石油还不到总量的1%,主要靠中东那边,但液化天然气不一样,俄罗斯供的量占了日本进口总量的近9%,这可不是小数目,冬天取暖、工厂开工都得靠这些天然气顶着。 更关键的是,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这两大巨头,还攥着俄罗斯“萨哈林2号”项目22.5%的股份,这个项目是日本天然气的稳定来源,真要是停了进口,不光企业得亏得底裤都没了,国内能源供应都得掉链子。 高市早苗敢拒绝,更因为她摸准了“实际困难”这张牌的力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上周就公开说过,要是换别的渠道买液化天然气替代俄罗斯的,成本得翻好几番,还会直接让国内电价上涨,这对本来就没缓过劲的日本经济来说,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而且“萨哈林2号”的供应合同要到2028年才慢慢到期,现在突然喊停,之前投的钱、签的长期合同全得泡汤,日本企业根本扛不住这个损失。 这些实打实的难处,特朗普就算再想逼日本跟着制裁俄罗斯,也没法装看不见——毕竟日本要是经济垮了,作为盟友能给美国的支持只会更少。 当然,高市早苗再硬气也不敢跟美国彻底闹僵,拒绝的话里全是求生欲。她没说“我就不买”,而是明确说“禁运难度太大了”,还特意加了句“求美国理解”,姿态摆得低到尘埃里。 这心思其实不难猜,美日同盟可是日本外交的命根子,不管是安全上要美国撑腰,还是经济上要跟美国合作,日本都不能把关系搞砸。 所以她才先把“感情牌”打足,用投资、开放市场这些好处把特朗普哄开心了,真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再拿“实际困难”当台阶,既保住了日本的能源饭碗,又没把同盟关系搞僵。 其实美国早就给日本递过话了,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见日本财务大臣时,就旁敲侧击地提要求,让日本停了俄罗斯能源进口,当时日方没敢接茬,只说会跟G7盟友保持一致。 这次特朗普亲自上门,欧盟那边都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了,甚至第一次禁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欧洲,美国自然想让日本也跟上。 可高市早苗没盲从,她心里清楚得很:欧盟扛得住,日本可扛不住。欧盟有不少能源渠道可以换,日本要是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够量的替代货。 会谈结束后,表面上美日还是“铁哥们”,双方还签了稀土供应安全文件和80万亿日元的投资协议,聊到地区问题也重申要合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盟友关系碰到核心利益,也得往后捎捎。 特朗普虽然没当场发作,但心里肯定清楚,日本的“听话”也是有底线的。高市早苗这波操作其实给美国其他盟友打了个样:跟着大哥走没问题,但自家日子也得顾着,碰到能源安全这种要命的事,再铁的同盟也不能当冤大头。 现在就看美国会不会真的“理解”日本了,不过从高市早苗的安排来看,她早把后路铺好了。话没说死,又用实打实的利益把美国拴住了,就算美国心里不痛快,也犯不着跟日本较真。 毕竟对美国来说,一个经济稳当、愿意在亚太跟美国搭伙的日本,可比一个硬撑着制裁、最后经济垮掉的盟友管用多了。 不知道特朗普能不能想通这个理,也不知道其他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的盟友,能不能从日本身上学明白——外交从来不是一味听话,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才是根本,光靠装是撑不了长久的。


